商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十九、人生在世,仁义至上(1)
    十九、人生在世,仁义至上(1)

    胡雪岩出入商海官场,一生中结交了商人、官员、江湖人士等许多朋友,并且这些人都在他的许多生意中鞍前马后地为之奔波,出人出钱出力,胡雪岩可谓颇具人缘。纵观胡雪岩一生中的各种经历,他之所以结交了许多可以真心帮助他的朋友,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这与他始终待人以仁义、处世以仁义至上的做法是分不开的。

    1.为人处世,仁义服人

    胡雪岩为人处世之中时时刻以“仁义至上”作为他的处世原则,既是对欠债不还的客户钱方伯,落魄之中的王有龄,江湖人士张老六,都能以仁义待人,以仁义服人,他的仁义使张老六帮其追回了债务,钱方伯迫于面子,偿还了借款,使王有龄感恩图报,帮助他的事业打开了局面。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黑帮团体最为活跃的朝代。明朝灭亡之后,一大批前明复兴之士或隐落民间,或啸傲山林,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结成帮派团体。起初这些团体还比较正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化成帮派等江湖组织了。由于鸦片战争后商埠开放,外国宗教在一部分人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自发结成社团。由于政府禁止社团,于是这些宗教组织开始转入地下,形成帮派组织。在清末,由于外国入侵,农民流离失所,拥向城市,而城市一时间根本无法消化这股庞大的无业游民,于是一些人便沦落至打家劫舍、偷抢扒摸的黑社会分子。另外,商业、航运业、煤矿业这些行业的人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久而久之,行业内部便形成帮派。帮派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明争暗斗。

    面对这种特殊的社会情况,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生意远及西洋的商人,胡雪岩从一开始便与帮派组织结交了不解之缘。尽管商场无情,官场多险,江湖多变,但胡雪岩却秉承“人生在世仁义至上”游走于官、商、江湖各种势力之间做成许多大生意。

    杭州城有一家“信和”钱庄。有一个叫钱方伯的秀才迫于生计,向“信和”借了五百两银子。后来由于“信和”伙计的粗心大意,把借据丢失了。钱方伯知道底细后,就想赖账。“信和”无奈,准备向官府告状。哪知钱方伯时来运转,意外地平反了当地的一桩冤案,朝廷器重他的才能,授予他知县一职。一介穷书生一夜间发达了,坐在七品官的堂上,威风无比。“信和”老板有心要账,又无计可施。

    胡雪岩这年才二十出头,为人聪明伶俐,行事八面玲珑,是“信和”钱庄老板的得力助手。而且,在收账方面有独特而有效的手段。由于胡雪岩巧于应酬,又参透人情世故,处事得体,更何况他为人宽厚仁义,向来以侠义闻名。江湖人士也敬佩他的处世方式与人缘,他与杭州城某些地痞还有些来往。所以一般债主都服他,也乐于给他人情。

    于是老板决定让胡雪岩去试一试,反正死马当成活马医。况且胡雪岩向来处世圆滑,八面玲珑,这事交给他也许办得成。

    老板对胡雪岩道:“雪岩,钱知县那笔钱,你能不能想想看,找个办法,讨回来?”

    胡雪岩听说债主是县太爷,十分为难地说道:“老板,钱方伯如今刚当上知县,地皮都未刮,仍旧一副穷酸相,他哪有钱还?何况他现在又是父母官,可以杀人,也可活人,没有人敢得罪他。”

    老板自然知道事情不好办,却心疼那银子。他对胡雪岩道:“你总得想个办法,能讨回五百两银子,我们二八分账,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