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以和为贵,万事可成(4)
王有龄听胡雪岩这么一说,对胡雪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心想:“此人居心十分仁厚,做事手段漂亮。换了另一个人,像这样可以扬眉吐气的机会,岂肯轻易放弃?而他竟然宁肯委屈自己,也要顾全别人的面子,好宽的度量!”
因为知道了胡雪岩的一番良苦用心,王有龄还这笔借款时,也做得非常漂亮。他特意换上便服,也不要仪仗随从鸣锣开道,只乘一顶小轿,把六锭银子用包袱一包,悄悄来到信和。非常大度地对张胖子说:“去年承宝号放给我的款子,不胜感激,我今天来料理一下。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知道宝号资本雄厚,信誉阜著,不在乎这笔放款。不过,在我总是早还了早了。请宝号把利息算一算,顺便把原借据取出来。”
由于信和当初就认定这笔款子是胡雪岩放给王有龄的一笔收不回来的死账,因此根本就没有把胡雪岩代王有龄写的借据当一回事,不知随便扔到哪里去了。此时王有龄来还钱,居然找不到当时的借据。急出一身汗的张胖子对王有龄说:“老实禀告王大老爷,这笔款子放出,可以说万无一失,所以借据不借据,无关紧要,一时间也不知放到哪里去了,以后找到了再来领。至于利息,根本不在话下,钱庄盘利钱,也要看看人。王大老爷以后照顾小号的地方多得是,这点利息再要算,教敝东家晓得了,一定责怪我。”
话说得够漂亮,但王有龄十分清楚胡雪岩的心意,决定比他做得更漂亮,便把五百五十两银子堆到桌上,大度地说道:“承情已多,岂好不算利息?当时我听那位姓胡的朋友说过,利息多则一分二,少则七厘,看放款期限而定。现在我们通扯一分,十个月时间,我送利息五十两。这里一共五百五十两,你请收下,随便写个本利两清的收据给我。原来我开出的那张借据,寻找了便烦你销毁了它。宝号做生意真能为客户打算,佩服之至。”王有龄还不失时机地美言几句信和。
这一出了清旧账的戏确实“演”得精彩漂亮。正像王有龄所想的那样,自己曾经受了冤枉,并且丢了面子,落魄潦倒,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为自己洗刷恶名,要是平常人大约真的不会白白放过这次挣回面子,让自己扬眉吐气一回的机会。但胡雪岩做人做事常常首先想到的是以和为贵,如何保全别人的面子,为人留一条出路。难怪王有龄会打心眼里佩服他:“好宽的度量!”
不仅如此,信和钱庄的“大伙”张胖子后来过生日,祝寿的人络绎不绝。胡雪岩还特意精心准备了一个纯金的“寿”字,给“大伙”拜寿,并且将官场中人王有龄引见给“大伙”。官府人士给自己祝寿,实在是大大地让“大伙”脸上有光,给“大伙”在钱庄长了面子。“大伙”欢喜之余,拉着胡雪岩的手直拍自己的胸口保证:“日后有事,必当两肋插刀。”在寿宴上,胡雪岩热情地给前来祝寿的老同事、新伙计和客户们分送着各式各样的礼物。胡雪岩以德报怨的行为让这些人都深深感到,胡雪岩真是个忠厚仁义之人,大家也就越发从内心里敬重他。自此之后,胡雪岩在钱庄行业中的声誉大振,这为胡雪岩日后开办自己的钱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