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十一、送人成仙,自己上天(2)
    十一、送人成仙,自己上天(2)

    此时的胡雪岩,如果像一般人胸无大志,安于现状,满足于此,或许几年或许十多年后便会小有家产,然后娶妻生子,也可颇为富裕地安度一生。然而,素来胸有大志的胡雪岩并不安于现状,他从小就怀有建立不世之功的抱负,时常想着有一天自己当老板拥有自己的钱庄和事业。他只是苦于身份卑贱,没有本钱,而无法实现远大的抱负。因此,尽管胡雪岩平常在众人面前总是表现得笑容可掬,但内心却因无法实现自己的宏图而总是郁郁寡欢。

    胡雪岩深知,要发迹就必须靠官吏支持。但仅仅凭他一个钱庄小伙计的身份,要想与官场中得势的官吏拉上关系是极其困难的。苍天不负有心人,一心想通过经营官场靠山而发达的胡雪岩,终于有一天发现了可以让自己实现人生梦想的阶梯——王有龄。

    王有龄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为浙江候补道,在杭州一住数年,却因无法投供,一生没有委任过什么好差事,因老年病侵,加上官场失意,心情郁闷,客死异乡。王有龄的父亲身后没有留下多少钱,运灵柩回福州,需要好一笔盘缠,而且王有龄的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有财有势的亲戚,王有龄就只好继续寄居杭州。

    胡雪岩一生事业的发达,起始于资助王有龄进京“投供”。他的第一个官场靠山,也是王有龄。

    在事业上,能够有人提携、支持、照顾,总要比自己独自一个人努力、奋斗、吃苦要好得多。中国人常说遇到贵人就会事业有成。胡雪岩的第一个贵人,大概就是王有龄了吧。没有胡雪岩的拼力相助,王有龄纵使博学多才也永无出头之日。而没有王有龄的大力支持,胡雪岩即使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商场迅速崛起。而且,胡雪岩在帮助王有龄的时候,他们之间应该说还是相交甚少,胡雪岩也并不能十分有把握地断定王有龄就一定会有日后的发达。考察胡雪岩当时的处境,胡雪岩冒着自己丢掉钱庄饭碗的危险,资助一个落魄文人,这一举动无异于一场令人惊诧的人生豪赌。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最初的这“知其不可赌而赌之”,才有了后来世人瞩目的“红顶商人”。

    由于境况不好,而且举目无亲,王有龄整天无所事事,空怀一腔安邦治国、重整家道的宏愿。心情不好的王有龄每天在一家名叫“梅花碑”的茶店里穷泡儿,一壶“龙井”泡成白开水还始终呆坐在那里不走,中午四个制钱买俩儿烧饼,就算是一顿儿了。

    王有龄三十几岁的人,落泊潦倒,无精打采,叫人看了就产生反感。可他架子还不小,经常是两眼朝天,那就更没有人愿意答理他,更不要说给他什么帮助。只有胡雪岩例外,略通麻衣相的胡雪岩,发现王有龄是个大富大贵之相。尤其是通过与王有龄攀谈,胡雪岩进一步了解到王有龄的身世,虽然落泊不羁,却出身官宦世家。王有龄胸怀远志、博学多才。胡雪岩认定此人将来定会发达。胡雪岩敏锐地意识到,此人乃自己寻觅已久的可以帮助自己跻身上流社会的绝好阶梯,所以他就有意识地与王有龄结交。可那王有龄虽然心里十分明白,自己乃一穷困潦倒之人,但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极度的自卑,平素特别爱摆官宦子弟和文人的酸架子,老是拉不下面子与胡雪岩交往。然而,越是不可为越为之,胡雪岩了解文人的脾气,下定决心要结交王有龄这个朋友。他当然绝不会轻易放弃眼前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就是胡雪岩的过人之处。

    这天下午,正赶上杭州城一年一度的清明大集,往日生意清淡的茶楼挤满了人。胡雪岩去的时候,茶客满座,店小二只好将他和王有龄“拼桌”。两人边喝边闲聊,一直喝到太阳西下,肚内早就饿得咕咕儿直叫。于是胡雪岩乘此机会对王有龄说:“走,我请你去摆一碗。”“摆一碗”是杭州的土语,意思是小饮几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