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纠正孩子做人的坏习惯(15)(2/2)

    嗜好表扬的习惯

    费女士咨询时告诉医生:按理说自己应该知足,9岁的儿子小鸣学习成绩好,也比同龄的小朋友显得乖巧懂事,各方面的表现都算不错。但最近,费女士却开始有点担忧儿子了,因为她发现样样都好的小鸣特别在乎、嗜好表扬。与此同时,小鸣对批评也显得非常敏感。

    费女士举例说,不管小鸣干什么事情,如果嘶及时表扬,或者说表扬得不到位,小鸣就会非常不高兴。久而久之,全家人都发现,小鸣非常在乎大家的表扬,如果不表扬他就缺少动力。因此,大家也就主动找各种机会表扬他,哪怕他只进步了一点点。

    但令人担忧的是,习惯了表扬的小鸣,再也无法接受一点点批评。当他在学习、生活中做得不太好的时候,哪怕语气很委婉的告诫、提醒也会惹他不高兴。而且听老师说,小鸣在学校里也如此。表扬他可以,可无论他犯了什么错误,只要批评一句,他的反应就会异乎寻常地激烈。

    这下子费女士开始着急了,难道是以前对儿子的表扬太多了导致他再也袒进去批评?可给早已听惯了表扬的儿子突然间“断奶”吧,又怕他更难以承受,这可怎么办啊?

    心理医生首先很明确地指出,只听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可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走入了表扬的误区。

    家长为何会表扬起孩子来毫不吝惜?专家分析道,如今大多数城市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全家人的宝贝,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出于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疼爱,他们对孩子总是表扬多于批评。正如费女士所说的,当发现儿子对表扬“很受用”时,全家人就想方设法地表扬孩子,为了让他高兴,也为了让他通鬼扬进步,以至于孩子对表扬形成了过分的依赖。同时,孩子对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无原则的抵触心理。

    还有一类家长和费女士不同,他们曾经的教育方法是批评、刺激,甚至体罚。有一天突然听说赏识教育、赞美比惩罚对孩子来说更有效,于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此只表扬不批评。这类家长因对“赏识教育”的误解而给予孩子过度的表扬,没有把握好赏识的度。

    两种原因带来的过度表扬都会让孩子嗜好表扬、进而依赖,其结果必然是“消化不良”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孩子一旦养成了只能添扬,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他的健康成长势必受到影响。有关专家分析说:事实上,家长对孩子表扬的目的就在于让孩子确立起一种内部激励机制。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好时,通鬼扬能够促使孩子渐渐地不需要外部表扬就能获得自我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能够帮助孩子在后树立做事情的自信心。也就是说,表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最终的“不表扬”。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