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们认为,具备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心理学家们认为,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个体在幼年时期,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因此,在儿童的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
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如果父母对孩子依然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接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从而形成依赖型人格。
对于如何改变孩子的“依恋心理”,父母应该掌握一些处理的技巧。
1.高度重视并猾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解决“依恋问题”开始,保证他们后能够拥有健全的自我独立精神。这是明智的父母应该养成的一种教育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些概念: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你的生活把握在自己手中;父母也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而你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完成;父母不是万能的,有些时候,父母甚至根本帮不上忙。
3.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依赖心理的孩子,多数都没遇到过“挫折”。由于大人的包办,凡事都是顺利的,因此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如在与亲人聚会时,带上孩子,搞些有奖竞赛的活动,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也可以选孩子的弱项来举行活动,让其失败,从中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挫折中提高认识,认清依赖性的危害。
4.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空间,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里自由发挥。每个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家长可利用这一点,经常鼓励孩子:别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以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不必替孩子们包办一切,该放手的就放手,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对于那些娇宠惯了的孩子,开始也许还不太习惯,做事会丢三落四,没有章法,家长可别急,千万不要替孩子们去做,而应该教他怎样做,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孩子一有进步,就应及时表扬“你真行”、“我们的孩子真能干”,让孩子时时体会到动手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常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有利于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如带孩子参加节假日旅游、游园、球赛、文艺汇演、有奖竞猜等活动,或带孩子到花鸟市场走走,到商场转转,到图书馆看看,到少年宫、科技馆瞧瞧,让孩子从中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说粗话的习惯
孩子学说话了,做家长的都挺高兴,可令人烦恼的是,孩子学骂人也快。如果家里来了客人,逗逗孩子,孩子张口骂人,会弄得客人和家人都很难堪。事实上,这时的孩子也许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他们还没弄懂那些脏话的真正意义。骂人,说脏话,对他们来说,有时只是一种不满的发泄方式。而且,有时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说的是脏话,他们只是觉得新鲜好玩,故意用来取悦或表现自己。
孩子说脏话往往是因周围的环境、孩子善于模仿的特性和家长疏忽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位家长对孩子讲粗话的坏习惯十分忧虑,苦口婆心地教育过,甚至也打过骂过,但是老师仍然反映,孩子在学校里经常讲粗话,影响十分不好。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