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
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了,他浑身颤抖地走上前去。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传教士习惯的脱口而出:“早安,阿米勒先生。”
阿米勒虽然没有过多地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最后,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意思是生还者。
19.祷告的手
澜涛
《祷告的手》这是一幅画的名字,更是真爱的名字。
丢勒和奈斯丁是一对好朋友,都是在奋斗中的画家。由于贫穷,他们必须半工半读才能够继续学业。可因为工作占去他们许多时间,两人的画艺进步很慢。梦想的遥遥难及撕扯着两个人。困惑了良久,两个人想出一个办法,决定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个人工作来支持彼此的生活费,另一个人则全心学习艺术。
丢勒赢了,得以继续学习。而奈斯丁则辛勤工作,供应两个人的生活所需。不久,丢勒前往欧洲各城市学习,奈斯丁继续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工作着,赚取着两个人的生活及丢勒的学习费用,守卫着自己的承诺。
几年后,丢勒成功后,便按照两个人当初的约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学习的协议。可他发现,由于为了支持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双原本优美敏感的双手的手指已经僵硬扭曲,遭到终生的损坏,已经不能灵敏地操作画笔了。丢勒心痛如绞。奈斯丁却宽厚自然地笑着,他竟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无法完成自己艺术家的梦想而难过,心中却尽是为朋友成功的兴奋。
这天,丢勒去拜访奈斯丁,发现奈斯丁正合着双手,跪在地上,安静而诚挚地为他做成功祷告。天才艺术家双眼潮湿,将朋友那双祷告的手画了下来。这幅画成为举世闻名的《祷告的手》。
20.卖给女王一本杂志
江静玲
从超级市场步出时,天色已转暗。天空飘着那种最令人讨厌,非雨非雪非雹的冰水滴。‘big issue, big issue’一名年轻男子站在超市门口叫着。我看了他一眼,匆匆走过。他的声音在寒冷的傍晚回旋不去。我转身走回去,向他买了一本杂志。
《大议题》(big issue)是帮助英国游民或失业者的一份杂志。贩卖这份杂志的人,站在街头,胸前若挂了识别证,便是「正式」贩售这份杂志的街头游民和失业者,消费者向这些人购买一本杂志,其中百分之七十的费用将拨用于协助这些居无定所的人。
现在走在伦敦市区几乎已经听不到报贩叫卖的声音,不似早年一些传统报贩总是中气十足地叫着报纸的名称,尤其是下班时间的晚报叫卖声,总令归心似箭的一片人们,感到特别亲切。但‘big issue, big issue’这样的叫卖声音,依然可以在许多主要街道和地铁站前等人来人往的地方听到。
在我印象中,这本《大议题》杂志多年来的定价都是一英镑(约五十元台币)。我的一位香港朋友每次到英国,一定会买一本《大议题》,十几年来从未改变。他说,到英国坚持向游民和失业者购买《大议题》是对这些站在街头者的一份尊重。
这位朋友的话,令我微微吃惊。从前我对看来总像街头浪人(其实他们本来就是流浪或失业者)的《大议题》叫卖者心存恐惧和戒惕,不敢也不愿接近。后来,我胆子比较大,但每次花一英镑买一本杂志,多出于同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