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金科玉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皮格马利翁效应(2)
    皮格马利翁效应(2)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的话语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误导。少年儿童在小时侯偶尔会犯一点小错误,因此被人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就是一种消极的误导,正是在这个误导下,孩子们便“破罐子破摔”,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导致孩子走向犯罪的深渊。

    不要贬低责骂孩子

    “消极的期望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贬低任何人,尤其是孩子。因为,贬低别人往往给别人发出了一个可怕而危险的信号,期望着别人继续沿着错误的方向前进,最终将可能断送一个人的前程乃至生命。

    在美国,有一位父亲问他8岁的儿子,每公斤柑橘09美分,你卖45公斤,总共要收多少钱。

    这时,旁边的几位顾客围拢上来看这场“智力测试”。在众人的关注下,孩子异常紧张,先说“五美元”,又说“四美元”,瞎说一通。那位气急败坏的父亲,顺手扇了儿子一个耳刮子,还气势汹汹责骂道:“你这一辈子算完了,已经无药可救!”孩子伤心地哭了,哭得非常痛苦,但又不能“想哭,就大声地哭出来”。第二天,便听说那个男孩服下了毒药,结束了自己“无药可救”的年轻生命。

    这是一个惨痛的事件!我们非常有必要来认真而深刻地反省一下这个事件。一个8岁左右的孩子,智力尚没有发展健全,阅历仍很浅薄,独立的思考能力没有形成,这时期孩子完全依靠大人的评断来认识自己。那位父亲一怒之下,一句很偏激的话脱口而出,传达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但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大人的话奉为“圣旨”,会记得刻骨铭心,也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突然间,一个毁灭性的信号传达给了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之下,便会严格而过激地按照“圣旨”“规范”自己,这个小孩提前了却了他父亲的“期望”,自己结束自己“已经完了的一辈子”。

    事件是残酷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痛定思痛,我们在向别人发出任何一个期望性的信号时,必须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因为,大人的一句话,会像灯塔一样,指引着孩子的航行方向。所以,我们对孩子要多一些赞美、要大胆的赞美,少一些批评,甚至拒绝任何贬低。

    不少孩子长大后,工作生活能力差,精神萎靡不振,该成才的没成才,该成大才的成了小才,都和他们童年曾经遭受的深刻的心灵创伤有一定的关系。

    心理学关于情绪与情感的研究也表明:情绪和情感的改善对提高智力水平和智力活动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有良好修养的老师会以真诚的爱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潜在智能,并使之释放出来。相反,如果因为孩子的一个过错或一次笨拙表现就大发雷霆,使孩子产生痛苦沮丧的情感体验,最终将会使学生精力分散、智力削弱,变得消极迟钝。

    欣赏你的孩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都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别人的赞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