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线图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路标5:老师(6)(2/2)
    2010年2月8日的《解放日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这样的文章,作者为宁白,讲述的是大师与凡人的区别:

    大师让人感到亲切的时候,也是他显露出凡人的一面,真正像一位大师的时候。周有光有一次谈到年轻时与爱因斯坦聊天,聊的全是家常话,很亲切,很轻松,很愉快。因为全是闲聊,晚年回忆起来,聊天的内容全忘了,但是那两次聊天的愉悦感觉,终生未忘。也让我知道,大师只是专业尊称,生活中的大师也一定是凡人,如果在生活中装成大师,那一定不是大师。在当下的实际生活中,人们总是容易被大师的光环扰乱了自己的视觉,总认为大师与凡人不同,生活在别样的氛围中,乃至于他们的举手投足,语言音调都与凡人有异。就像周有光先生的外孙,在听了周先生与爱因斯坦的聊天趣闻后,仍然不相信这是大师间的对话。在他看来,爱因斯坦与人聊天就应该是聊物理、相对论。

    我觉得这段话写得非常好,耐人寻味。大学生活中,也许并非每位老师都能称得上大师,但在我们的眼中,他们就是像大师一样,至少是比我们“高一级”的老师。因此,我们对他们产生敬畏。也正因为如此,老师们可能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往往拿大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说出的话都能够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样深邃。其实,大家都被世俗蒙蔽了,真正的大师,并不是靠一两句深邃的语言让人们所铭记,也不是靠自己故作深沉的表情令人们产生敬佩。其实,真正让人在生活中记住的大师,他们的语言往往朴素易懂,通俗而又清晰。尼采是世界哲学大师,他的一句“生气就是拿人家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可以让人铭记一辈子。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度的阐发,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直白得不能再直白,却可以让人刻骨铭心。

    所以,“大师让人感到亲切的时候,也是他露出凡人一面的时刻”,任何理论、学术成果或者思想的精髓都是建立在凡人对人世间事物的体会之上的,基于凡人的生活,又高于凡人的理解,这才是大师。大师也是凡人,跟你我一样的凡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