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这样的赞誉现在看来也许并不为过,但对于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来说,当初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
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那时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尽管生活条既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就是进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来学习了,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
俞敏洪能取得今天的惊人业绩,离不开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的做法,如果俞敏洪破罐子破摔,那么很有可能他还在老家闲逛。确实,在创业的道路上,第一个要素就是说干就干,绝不拖拖拉拉。大多数创业者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不错的商业计划书、具有前瞻性的商业技术,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成功,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敢想敢做的行动力。行动产生结果,要有更好的结果我们需要有更好的行动,事实上,创业者行动了,或许没有成功,如果不行动,那么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真正有理想的创业者,他们总是不喜欢谈什么理想,他们的理念总是这样的:行动,行动,再行动。
想创业的人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天天沉浸于幻想中,看不到一点行动的痕迹;二是善于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中,成为一个敢于行动的创业者。这个看似人人皆知的问题,在许多创业者身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外部因素,而不是从自身找到失败的病根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创业者常常是一名幻想大师,面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时心动不已,总以为光凭自己的意愿就能实现人生理想,就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就能成为一个被人羡慕的人。抛开这些特定的人不讲,实际上在我们身边,那些天天抱头空想自己未来的人,之所以没有人生的进展,就在于他们都是只说不做的空想大师。有人说,心想事成。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很多创业者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因此常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也有一些创业者是想得多干得少,这种创业者只比那些纯粹的“空想大师”要强一些,要好一些。因为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创业者能力有多大的证明。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