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一卷:龙腾华夏之第九章:满汉通婚? 六(2/2)
    陆浩天见自己已经到了骑虎难下之势,心中对梁廷栋是大恨,他知道这里绝大多人都不希望李瑶一女子入主禁卫军,有心不答应,但日后统兵中还需要这些人,还会孤立自己,答应吧,皇上必然要气恼自己,还可能得罪宫中的

    他可是听说李瑶入主禁军,宫中的那位可是出力不少皇贵妃徐如莹这一层关系,但世人都知道皇帝对这位皇贵妃不冷也不热,几乎帮不上什么忙!

    “陆大人莫非有什么为难,还是害怕将李瑶调进身边,惹你家夫人不高兴。还是把京城那帮功勋子弟说你假公济私?”梁廷栋故意的激将道。

    这一激到是让陆浩天脑海中灵光一闪,索性道:“梁大人还真是了解本提督,李瑶将军的美丽就连本提督也怦然心动,如果朝夕相处的话,难保本提督会生出什么心思来,因此本提督宁可辛苦些,也不想自己泥足深陷,后院失火。”

    “那岂不更好,若是陆大人抱得美人归的话,这也是一段佳话!”一官员调侃道。

    “这位大人你可要小心言词。话可不能随便乱说,别自毁前程!”陆浩天警告道,有徐如莹这层关系在,宫里面地消息他可是知道不少,特别是宜妃娘娘不断游说皇上让李瑶进宫的传言,在事情没有定局之前,凡是跟李瑶扯上不清不楚关系的人都又可能没有好下场。

    那官员听了陆浩天这一警告,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接下来一直缄口不言。

    “陆大人也不必为难,这份奏疏还是由我来上。”孙承宗权衡了一下。还是自己上这份奏疏才不会影响到别人,反正自己已经位极人臣,这辈子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只是这份奏疏由他上的话效果会小很多。影响也不会太大,陆浩天上这份奏疏还可以推说事先不知道皇上的想法,而自己却事先知道了,这摆明了是阻止李瑶入主禁军。很有可能会触怒龙颜,不过这些他也顾不上了。

    “孙大人,让我跟你联名吧。”熊廷弼也想帮一分力。不过孙承宗拒绝了。因为熊廷弼身份太过于敏感。他若是联名的话怕会让皇帝有什么不好的联想,以后会有所牵连。

    最后孙承宗拒绝了其他任何一个人联名的请求。单独上了这一道奏疏,要求提升李瑶为京营新军的副提督,协助陆浩天掌管并处理京营新军一切军政要务。

    朱影龙接到这份奏疏当即气的火冒三丈,这分明是跟自己对着干,不过朱影龙并非莽撞蛮干之人,他早已料到调李瑶入主禁卫肯定会有阻力,就如同当初李瑶出任京营新军旅将地时候一样也遭遇了相当大的阻力一般,这一次阻力将会更加强大。

    “孙老爱卿,你这是何意,朕的意思你难道不明白吗?为何还要上这样一道奏疏,这是你们军机阁集体意见,还是陆浩天自己不好意思跟朕说,这才找了你?”朱影龙将孙承宗传了过来,一通诘问道。

    孙承宗早料到会这样的结果,十分冷静的道:“启禀皇上,这完全是老臣一个人的意思,李瑶将军才能出众,可堪大用,前些日子老臣视察了京营新军,见京营新军中琐事繁多,陆大人一个人分身乏术,忙不过来,当时老臣就想是不是给陆大人安排一个副手,当时臣也没有想到李瑶将军,而今天早上皇上慧眼识英才,这才让老臣茅塞顿开,如此人才放在禁军中是大材小用了,还不如留在京营新军,所以老臣才斗胆上了这份奏疏,请皇上恩准!”

    “好,好,不错,老爱卿的口才朕是领教了。”理由虽然牵强,但也道出了一定的事实,陆浩天身边是要增加一个副手分摊一下,这到是朱影龙忽视了。

    “不过这人才可是朕首先相中的,既然朕在前,孙老爱卿在后,这人自然是要去禁军。”朱影龙咬住不放道。

    “这,皇上,李瑶将军乃是新军中人,用人自然理当优先我新军!”孙承宗不甘示弱道。

    “新军是朕一手建立的,新军也是朕地新军,朕从新军中调个把人难道不行吗?”朱影龙大声道。

    “这,皇上,禁军是保卫皇家的天子卫率,李瑶身为一女子,又属苗裔,入禁军实在是不适合,还请皇上三思。”孙承宗欠身劝说道。

    “这个朕自有考虑。”朱影龙大手一挥道,“朕之所以选李瑶入禁军,其实也是禁军大统领周淮安的举荐,朕经过谨慎考虑过后才答应他的。”

    周淮安不在京城,去了天津,朱影龙怎么说都行,只要派人通知他一下,串通一下就可造成这个举荐地事实。

    孙承宗也找不到周淮安问他为什么不举荐禁军内部的人,反而举荐一位新军中的唯一女将,这其中有什么关联,还是这根本就是与皇帝串通好了的。

    “朕意已决,孙老爱卿不必再劝了。”朱影龙道。

    孙承宗这时候已经明白李瑶入主禁军已经是铁板钉钉,再无更改地余地了。

    “皇上,直接抽调西山大营第九旅是不是不合适,是不是留下一部分,从别的旅也抽调一些,这样也能保证禁军的精锐!”孙承宗眼见李瑶入主禁军已经成为事实,便想办法削弱她入主禁军后地实力,最好是架空李瑶在禁军中地权力。

    朱影龙想了想,些许让步也是可以地,这无关大局,于是便点头同意了孙承宗的建议。

    而实际情况是,李瑶正式入主进军地时候,只带走了不足三百人的亲信,其余人马都是从京营各旅中抽调的,而当内阁知道军机阁这一做法后,也慢慢的停息了反对和漫骂,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最新全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