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冒名的东西,我们绝不要被它所冠的那些名号所蒙蔽。管它是美国口香糖还是英国巧克力,也不管是它是天王巨星饮用的啤酒还是皇帝太后吃的点心,我们只看它自身品质的好坏,而不必理睬其牌号名头。如此一来,它就骗不了我们了。 第二是装神弄鬼,制造抢购景象。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好贪便宜怕吃亏的心理,商人们往往就抓往我们的这种心理来推销他们的商品。等我们把东西买回家后往往发现,它们除了堆墙角外,很少能派上真正的用场。
比如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广告,“三日之内,本商品五折销售,欲购者从速”、“只限于最先购买的50个幸运者”、“从下午1点至1点半,本店为你特别服务”、“买xx牌洗发露,赠xx牌香皂一块,5000块香皂,赠完为止,机不可失”……这种限定时间、限定销量的广告宣传,的确很好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弱点。
儿童中间,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单给他糖果吃时,他可能会使劲摇头表示不要;如果旁边的其他儿童抢着要,这位儿童必会伸手讨取。小孩的这种心理倾向到了成年后也不会消失。
如果是随处可见、随时可买到的物品,人们绝不会产生强烈的购买欲,但如果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就会有人抢购。人们看到其他顾客抢购,觉得自己不买的话就会吃亏。这时候,即使是价格极昂贵的东西,大家也会倾囊抢购。
另一种常见的推销方式是制造合理的廉价原因。常言道:“便宜没好货。”人们对于极其廉价的商品,往往怀有戒备心。因为“这么廉价的商品一定有某种缺陷”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但是如果某种商品并非因为质量问题而降价,其廉价原因合理,则同样能吸引大批顾客前往抢购。
我们经常在大街上看到这样的广告:“工厂倒闭,产品处理”、“拆迁大拍卖”、“清仓大拍卖”……的确,这些商品很便宜,而且便宜的理由也并非质量不好。于是很多顾客就认为自己不是买价廉的次货,而是赶上了买便宜货的好时机,因为工厂倒闭,产品的确需要处理;拆迁商场,存货真的会拍卖;服装换季,价格比刚上市时一般低许多。消费者只顾着为自己找理由参与抢购,待东西买回家中,才发现价格并不低,质量更成问题。此时,后悔已经晚了。
俗话说,“贪贱买穷”。花大笔钱买便宜而不实用的商品是消费观念不成熟的表现,被“抢购”谎言所蒙蔽而买下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更是幼稚的举动。
对这一类谎言,顾客应立即想到的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那诱人的低价或再不买就晚了的担忧,前者才是你购买商品的目的和主题,后者只是商人设下的骗局。要识破他们的骗局,就得抱定这样一种信念:如果我并不需要这种商品,即使白送也坚决不要。那样一来,任何谎言都无法掏空你的钱包。
对付谎言,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要直奔主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