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上所论,楚汉人才的流向是由天下大势所决定,而非主观的用人态度。
2,集团背景决定了人才的流向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项羽和刘邦集团。楚汉战争中的汉集团是以刘邦为中心的丰沛故人集团,学者夏增民指出“丰沛故人集团是籍贯在刘邦早年活动频繁、颇有影响的丰、沛、砀及其附近地区(大致在今鲁西南、皖东北、苏北地区),并且与刘邦关系密切的一个人物群体。秦末,刘邦为泗水(在今江苏沛县东)亭长时,这个集团已经初具规模,在彼此的频繁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关联和心理投合,这构成他们事业的基础,因此,在未起事前,它就作为一个以刘邦为中心、相互之间有归同趋向的帮派出现了丰沛故人集团在反秦和楚汉战争中对整个刘邦军事集团起着凝聚作用,是刘邦集团势力的实力核心。在战争中,战事翻覆,胜负无常,但无论成败,丰沛故人集团始终跟随刘邦,维持着这支队伍的基本稳定”(49)。通过丰沛故人集团不论是刘邦刚起义时,还是在景驹,项梁,怀王帐下以及到汉中为王,这个集团始终是个利益丝丝相扣,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严密组织,不但敌方难以分化收买,就是开辟远方战线,这些人始终对刘邦一人效忠并担任监视其他异己势力的重任。这个坚固的丰沛故人集团,在楚汉战争中,始终与项羽周旋到底,无论项羽利诱,还是威逼都无济于事。
项羽的集团相比刘邦来说就复杂了,可以追溯到项梁时代。项梁项羽起兵靠的是家族势力和吴中子弟兵,经过几番战争和合并,项梁建立一个以旧楚为旗号的统一战线,其中有项氏家族势力,如项羽,项伯,项它等;有旧楚故老集团,如楚怀王,宋义(注解7)等;有农民起义势力,如吕青,吕臣的苍头军,英布,蒲将军等;有地方势力,如刘邦,吴芮,陈婴等;有其他各类势力,如旧魏势力,越人集团等等。可以说完全是个大杂烩的松散联盟集团。果然项梁身死后,旧楚集团立刻跳出来夺权,学者罗新指出:“抑制项羽,劝怀王不遣项羽入关的,是所谓‘怀王诸老将’。这些无名老将,未见有何征伐功绩,但能影响怀王,就因为他们与旧楚政权的关系。项梁死后,对这些老将来说,当务之急是控制项羽,掌握军队。宋义以楚国故人身份为卿子冠军,率领楚军,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50)。项羽在灭秦分封诸侯后,首先解决的就是这些旧楚集团。当时项羽挟灭秦之功,诸侯从长之势,兵不血刃的解决了旧楚集团(注解8)。解决旧楚集团,并不能解决集团的根本问题,此时项羽建立的西楚王国内部势力盘根错节,矛盾重重,各个势力的利益都需要考虑,而项羽尚未整顿好内部,外战又爆发。先是近邻之地的齐赵和盘踞西楚内部的彭越建立反项联盟,再是刘邦等人趁火打劫。项羽终其一生一直处于四处平乱的境地。
总上所论,刘邦丰沛故人集团的严密性比项羽的松散西楚集团更容易吸引人才。
3,西楚集团的内部矛盾决定了人才的外流
西楚集团的内部矛盾第一个体现在项氏与旧楚集团的斗争,旧楚集团的权利斗争失败无疑导致旧楚集团,亲旧楚集团的残余势力倒向刘邦这边。这里有史可考的有汉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