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打仗,我们打的什么优势?打的实际上就是地域上的优势。我们成本低,我们有政府支持,我们有民众支持等等。你到外国去还有吗?
—柳传志
柳传志喜欢战争故事,常用战场上的经验来比喻市场的制胜之道,所以不会不知道“两线作战”乃是兵家大忌,但是在1996年春天,他的确面临这样的局面:在“北线战场”,北京联想必须突破外国微机的重重包围;在“南线战场”,香港联想在过去12个月里亏损1.9亿港元,倘若不能阻止颓势,则将导致香港方面的破产清算,进而连累北京,满盘皆输。我们仔细观察联想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可以认定,这是其中最为紧张、危险、曲折,也最令人激动的一个阶段。
柳传志把自己留在“南线”,试图阻止在香港的进一步溃败,同时指派杨元庆坐镇北京,借助自己的勇气、计谋,以及对“摩尔定律”—集成电路每隔18个月就把自己的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50%—的坚定不移的信任,发起一场“绝地反击战”。
决战时刻
最迟在1996年年初,杨元庆就决心要让联想超过康柏、ibm、ast和惠普,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微机的销售量在他手里已经增加了三倍,但在公司的全部收入中也只占12%,要说市场份额,连康柏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当杨元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正在撰写“三年规划”的刘晓林时,后者大吃一惊。
“元庆,你没有发烧吧?”刘晓林问,“我们比人家差那么远,三年内做到第一,凭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