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洗礼,杨元庆已相当自信。现在他再也不会说“在微机这边做不出什么东西”这样的话了。他自己冲到前台,仰仗着生生不息的勇气和计谋,不断地夺取竞争对手的领地,把联想微机的市场占有率从4%提高到6%。可是他毕竟年轻,一点也不能体会在中国为人处世的一个规则,那就是,你自己痛快的时候也不能让别人不痛快。
但现在就是有不少人不痛快。这些人都是他的同事,有的和他年龄相当,看到他如此受重用,不服气,索性离开公司另谋他就,让大家觉得可惜。然而还有更大的问题:杨元庆的左冲右突和为所欲为,也让那些他口口声声喊“老师”的人不舒服,乃至发展成为激烈的冲突。
冲突的种子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我们一定还记得,在杨元庆出掌微机事业部之前,联想微机的整个流程分掌在好几位副总裁手上,他们都是公司早期的有功之臣,年龄比柳传志还要大些。当他们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给杨元庆属下的一帮子年轻人时,任何人都能看出他们内心的失落和忐忑。那一天刘晓林代表杨元庆来参加会议,他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出来开会吧,刘晓林过来收编我们啦。”刘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是个才能出众、运气糟糕的年轻人。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在后面还要提到,现在只说1995年他在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的任上,春风得意,热血满腔,却不料遇到这样的场面,不免在心里咯噔一下:“怎么把我们当成‘接收大员’了?”
两代人之间的心理障碍乃是天然存在,倘若小心经营,处处忍让,也许可以化于无形。这在中国的古老智慧中被称做“打太极拳”,意思是顺其自然,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但杨元庆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人,而且微机市场上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不能允许他把精力用在你来我往的纠缠中。1994年,当老一代要把积压在仓库里的几千台电脑移交给继任者的时候,矛盾爆发了。杨元庆对售出这些库存电脑已完全失去信心,坚决不肯接收,这让刘金铎极为愤怒:“这是什么态度?这个事交给你,责任就在你的身上。你怎么能说不接?”
杨寸步不让:“这是历史烂账!谁的账谁负责。”
刘忍无可忍:“微机事业部是你管的,难道还要我去卖机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