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十分谨慎,不得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此前国家已成为工业界所说的“roussel uclaf公司症”的受害者。几个月之前,这家法国医药研究的顶尖企业在它的最大股东逝世之后划归德国hoechst公司所控制,因为它自己的继承者没有能力解决接班人的权力移交问题,在这件事中国家损失了很大利益,眼睁睁地看着企业转让给了他人。
因此,为了保证欧莱雅资本的稳定,政府冻结了一部分股金。“20年之内”,新成立的联合体要保证“不得以任何方式出卖、丧失、转让或抵押”gesparal的股份,也就是说,直到1994年3月。但从这一时刻往后,两者均在各自的经营范围之内享有优先购买权。但雀巢的权利是有限的:它的使用权听命于国家的政策。
但目前情况下,这些优先权已经失效。因为在签订协约时,利利亚娜·贝当古正式表明了她的态度,要在“她的有生之年”保留欧莱雅主要控制权。也就是说只要她还活一天,就不会有任何变化,好像雀巢公司同她签订了一份终身养老金!
为了加强彼此的联合,两家集团还交换了各自的行政人员。雀巢的总裁和财务经理进入了欧莱雅的理事会。这边,安德烈·贝当古和弗朗索瓦·达勒也进入了对方的理事会。当然,两伙人都是在gesparal控股公司① 碰面的。
自此以后,根据瑞士律师夏乐·蓬塞的说法:“雀巢和欧莱雅就像树袋熊与桉树的关系,密不可分。”两个集团相互支撑着,自1986年以来,他们在滨海阿尔卑斯省的索菲亚-昂蒂波利斯创建galderma实验室,并在研究领域进行合作,双方平均拥有该实验室股份。这一合资企业渐渐地在产品和皮肤病专科医药销售方面蓬勃发展了起来。2000年,它的销售额增长了32%强。
在国外,如果没有沃韦企业的协作,欧莱雅的某些部署与策略将会进行得十分艰难,例如欧莱雅在日本建立香水及美容分公司的时候。然而,最重要的是加拿大和美国,在这两个国家,欧莱雅通过特殊的经纪渠道(美国的考斯麦尔和加拿大的考斯麦尔)推销它的产品有30年了。开始是在它的创始人欧仁·舒莱尔的控制之下,后来由其他合作伙伴进行(雀巢,欧莱雅,弗朗索瓦·达勒,雅克·科莱兹)。这一北美的双胞胎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瑞士朋友”的财富,因为法国当局长期以来实际上一直在阻止欧莱雅把资金向国外输出以进行购买。
就这样,1984年雀巢收购了美国华纳信息(am巖icain oz到herta……从幼儿吃的小瓶食物到早餐的谷物片,从冷冻意大利比萨饼到熟肉食品,从面条到酸奶,从巧克力到矿泉水,还不要忘了冰激凌和宠物食品……光给狗吃的食物就有发往五大洲的2.2万种精制产品。雀巢就是食品的王国!
还有,市场学与研究也在此得到优先的重视。自从企业创始以来,雀巢集团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从奶粉到酸奶lc1。雀巢的研究中心(也是最大的一个食品加工基础研究机构)分布在世界各地,其发展的中心网络对每种产品都有研究,它们为明天研制食物。而跨国公司则为这些产品谱写乐曲。
以雀巢咖啡为例:1938年创立以来,世界上第一种速溶咖啡也是世人消费最多的咖啡。地球人每秒钟要喝掉3 300杯!你说雀巢没什么了不起的,那你来试试!这种咖啡共有148个品种来适应每个人的需要。仅在法国一地,这一品牌就有15个不同的配方。在中国和泰国,这种饮料事先加好了奶和糖;在希腊,有冰镇的或冷冻的;在日本,一切就绪只待端起杯子……而其包装就像广告一样变化多端—雀巢咖啡有上千种不同的样式!就这么个小黑咖啡还会因人而异呢!
雀巢与欧莱雅之间还有其他的相似之处:比如同样的秘密配方及自成体系,同样只对神圣不可侵犯的产品进行交流。像它的“姊妹”一样,瑞士公司也不愿别人提起它的领导人在二战时期的所作所为。
根据瑞士历史学家达尼埃尔·布诺瓦的研究,二战时,雀巢跨国公司曾要求其理事会成员每人提供一份“亚利安人 ① 证明”。这不仅要提供主要管理人员的国籍,还特别指明他们是“信仰基督教的亚利安种族”。这类证明至少要追溯到祖父一辈,由申请人所在的镇政府的身份机构提供,并由所在地区的司法部提出公证。
让我们翻过历史的这一页吧。自从两家企业把他们的命运连到一起,他们便把各自身份最接近的最高管理者放在一起。昨天是弗朗索瓦·达勒和皮埃尔·利奥塔尔-福格特;今天是两位“外国人”林塞·欧文中和彼得·布拉贝克·莱特马特,一个是巴黎的英国人,一个是沃韦的奥地利人。
后两位几乎同岁。雀巢的老板57岁,比欧莱雅老板只大16个月。两人都是富贾府第的男人各自在他所属的公司干了一辈子。他们晋级走的是同一条路,而他们的就职也都经历了长期而缜密的准备。两人还都精通多种语言并在国际商务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彼得·布拉贝克·莱特马特曾先后担任过智利的销售部经理、厄瓜多尔的总经理,然后是委内瑞拉分公司总裁,最后在总部担任职务并成为公司的顶头上司。
最后,是不是巧合呢?像他的伙伴年轻时一样,布拉贝克也是个运动健将。他身材高大,不久以前向美国同事们说起过他夏天喜欢登内伊岩,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山峰,从他沃韦的办公室窗户就能看到:“如果您精力充沛的话,爬上去需要2小时15分钟。”
1968年,在加入奥地利的雀巢芬杜(nestl?findus)公司之前,布拉贝克在维也纳获得了世界商业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年轻人去喜马拉雅山做了一次纯“阿尔卑斯式”长途旅行,也就是说不带氧气,不带向导及骡子……显然,先生早就设计好了要爬到山顶!
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股东,两个家族今天只能对1974年的签字感到满意。贝当古夫妇因此逃脱了国有化企业的命运,远离了敌意的控制,并躲开了可能的按照规定的分裂。而雀巢公司则在入股方面以百倍的速度增加。这就叫把股份增值!
1987年,皮埃尔·利奥塔尔-福格特去世之前不久对让·希尔说:“欧莱雅生意上的革新比13年前我们预测的要好许多。欧莱雅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企业……越来越国际化。”好像是为了回应他所说的话,弗朗索瓦·达勒去年写道:“我认为我们相互之间给予很大的尊重,我们巩固了企业间的合作,没有矛盾没有困难,我们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问题是:未来是否也将如此平稳?总有一天,欧莱雅的命运不能再依赖利利亚娜·贝当古。人们的视线自然转向她的独生女儿弗朗索瓦丝和她的女婿让-皮埃尔·梅耶尔:这两位还从未透露过他们的意向。明天,雀巢还会如此有耐心和有礼貌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