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朋友到密友的关系还需要长期的培养。关键是两个人都有建立一种长期关系的意愿,这跟婚姻在某种方面很类似。
为朋友付出时间
看过一篇美国人写的关于朋友关系的文章。里面讲到有一天她正在和丈夫隆重地庆祝结婚10周年,突然接到好朋友的电话,哭诉自己和丈夫已经分居。于是她在电话里和好朋友一直聊了两个小时,因为这个时候朋友非常脆弱,更需要她。
我觉得这个例子可能是太凑巧了。不过如果你想保持长期的好友关系,就要为朋友付出时间。特别是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尽量放下自己手边的事情,赶过去帮忙。朋友就是这些时候用的嘛。
所谓密友就是表示保持一定频率的见面时间。住的很近的两个男性朋友基本上约定俗成地每周末(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晚上中至少有一个、两个晚上)都泡在一起,有时候带上各自的妻子一起出去吃顿饭、玩玩游戏、再交流一下新的电影、发发牢骚什么的。而已经都结婚了的两位女性密友基本上保证每个月都抽出半天时间见上一面,通常是一起吃午饭、逛街买衣服、再找一间安静的咖啡厅聊聊天什么的。这种跟朋友的倾诉,被形容为“心灵的按摩”,感觉的确舒服。现在的技术发展也带来了很多交流的方便。一位朋友去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三个月,大家也可以时常打电话,或在网上聊天。而每天所有人都大量转发的电子邮件笑话也是另外一种保持联络的方式。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旨在使用户“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朋友拓展朋友圈“的交友网站,如美国风靡一时的friendster和国内的uume。与以前大家在网上胡乱搜寻陌生人聊天不同,这种“通过朋友交朋友”的网站要求用户首先加入自己的一些真实朋友,这是第一层的“好友”。然后朋友们再邀请他们的朋友加入,在这个树型结构中一个人最多能看到四层的朋友。用户可以像在以前的交友网站那样,设定条件对数据库进行搜索,例如找一个同样喜欢养宠物的人,但是看不到这四层范围之外的其他人。社会关系网络化之后,可以方便地使用网站提供的聊天室、即时通讯、短信等工具保持和朋友的联系。在这样的交友网站上做一些较为严肃的事情,例如买二手房或者卖二手车等成功率会比较大。因为朋友就是天然的过滤网,能解决诚信问题。
友谊的死亡往往就是因为交往淡下来,最后无疾而终,即或以后再见面也会互相感觉陌生了。而这种事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一方想退出这种关系,因为自己境遇不好、不愿意见老朋友,或者境遇太好、想交往更高级的朋友了。
“红颜知己”和“蓝颜知己”
一位男性朋友提醒我:“红颜知己”也是很重要的。据说科学的研究结果证明:跟异往能帮一个人健全性格。因为同性之间通常会固定地谈论几个话题,或者谈论同一话题的时候总有差不多的观点。而异性朋友之间谈论的话题是另一个范围的,可能你并不感兴趣,或者始料不及,但是谈起来会开阔思维、丰富你对人对事的看法。一帮小女子也纷纷嚷嚷着要有自己的“蓝颜知己”,生活才会完美。
不过这真是暧昧的提法,尺度很难掌握。一对夫妻,能够互相做知己,时常理智而坦白地讨论问题,这种关系比较理想。但是如果讨论得太多,似乎又不太妥当。例如胡兰成说张爱玲能跟他讨论他在二人关系之外的其他艳遇问题,甚至帮他评点各人的优劣和出主意。他说是因为张爱玲毫无嫉妒之心;其实恐怕是张爱玲自视甚高,这样做的时候含着一种超脱的痛苦的快乐吧。怪不得俩人在一起三年就分道扬镳了。
如果你的异性知己是在网上认识的,千万慎重,最好不要见面。让你们的关系保留在纯精神的层面吧。很多网上朋友会“见光死”,因为外表问题不合理想都会中断友谊;而且一旦在真实的生活中熟悉了,互相就不再愿意谈论心里话了。
无论如何,朋友是弥足珍贵的。交一个知己,让人受益匪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