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在革命中生存,习惯了轰轰烈烈的生活,这也是整个20世纪给中国最大 的社会心理“遗产”。
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社会是经不住折腾的。对中国这个社会来说,我们已经经过那 么多的战争、冲突、动乱,我们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需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追求财 富。“告别革命”成 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共识。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学者中,常常说到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命令argon auts(创造词)乘一条 叫argo的船去完成一个长途旅行。在行驶途中,argon auts慢慢置换了船内的每一个部件 。所以当船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变成了一条新船,但argon auts丝毫没有改变它原来的名字 和外形。这种置换(改进)并不依靠所谓的天才、决心和革命。但结果是argo在没有损坏它原 来身份的情况下得到了新生。
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呢?企业的变革需要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这种变革与创新最不易遭受阻 力,还可化解企业 潜在的危机。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避免和减少企业运作中的大起大落,这恐怕也是 管理的真谛。年逾百岁的老人提倡要节制、小心和适度。执著、忍耐 和“财务上的保守”是企业长寿的基本经验。
万通董事长冯仑曾说:“管理公司要有家庭主妇的心态。你每天都打扫卫生,看看池子里的 水是否干净,碗碟有没有洗好,桌子有没有擦干净。只有这样的心态,你才能管好公司。如 果你每天都要激励人心,就会影响公司的稳定发展。就如同在平衡木上翻跟头,80%的时间 需要找到平衡,20%是翻跟头。一个运动员如果老在翻跟头,一定会摔下来。”他又说:“ 我 们 以前不会办企业,我们只熟悉政治运动,所以,我们开会讲的全是政治口号。口号可以产生 激励,口号可以产生创业期特别需要的冲动,但口号不是一个可以正常经营和建设的东西, 而正常的经营和建设恰恰是企业最需要的。”
在我们这个国家,一百余年的革命和动乱,使得许多人在灵魂深处崇尚革命而 摈弃改良。这就造成这样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崇尚突变,而不屑微小的变化;我们梦想赚 大钱 ,而不愿日积月累;我们愿意做大企业,但忽视了大企业是从小企业做起来的这个常识;我 们整日探讨赚钱之道,却没有发现身边的商机;我们非常快地接受了“创新”,但忽视了 创新需要的积淀。这就是一百余年来动荡的中国社会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社会心理“遗产”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