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序二 我们需要补课
    陈惠湘

    与建华先生见面讨论《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一书的时候,他更多的是从 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的 角度,以一种检讨的态度来分析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改善。他离开之后,我发现某 些观点他已经在自己的这本新作中有比较系统的阐释。

    于是,联系到近两年来企业界、理论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和思考。我想《生 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这本书应该能够给读者提供很多启发。一如本书所言,中 国企业的确需要思考一下 自身的生存状态了。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书中涉及的一些中国企业。但是,冷 静分析,这种成功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本土市场条件下的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它不表明我们一 定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一定就具备赢得未来的竞争力。

    我想,即使把今天那些已经获得成功业绩的中国企业包括进来,补课都是我们的一项 重要任务。补什么课呢?补基本功。这有点儿像游击队需要变成正规军的那种意思。在今天 以 前,我们的企业游击队太多,正规军太少,我们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游击战的成功。在今天以 前,游击队是中国企业的合理选择。那么,今天以后呢?中国企业也许还不能够放弃游击战 ,但与时俱进,仅仅是游击队的本事至少不能够在正规战争中全盘获胜。

    补课就成为我们转变成正规军和赢得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稍作分析我们就可 以发现,那些竞争力表现持续良好的世界级公司和中国公司,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 系统性好,组织的感觉好。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指标项目上,例如制度、团队、文化等, 例如市场、技术、财务等,他们都能够表现出一种很好的均衡性,没有明显的破绽。我们达 成共识,把这称之为“木桶理论”。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的路可以走得很长,很稳健。 建华在书中把这称作一致性。其实一致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时间一致的 概念,还有一个以均衡为标准的组织系统一致性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