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大约6点,我下班回家。他在门口等着我。在我把车子掉头之前他就拉开了车门:
“爸爸,我恨学校,我不回去了,再也不回去了,要我回去,没门。我不回学校,我恨我们班级,我们老师都是傻瓜,我再也不去上学了。”
“嗨,戴尼。日子不好过,是吗?”
“是的,我再也不去上学了,上学多愚蠢啊!”
“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孩子,”我一边说,一边拿起我的公文箱和大衣。我甚至没有正眼看他一下。我只是说出储备的套话来应付8岁孩子的咆哮。当我走出汽车,看到了他的脸。他的脸胀得通红。于是我改换口气:“来吧,别这样,兴奋起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来,来,来!”说些这样的话试图让他安静下来。
快到就寝的时候他又开始了:“明天我不再去上学了,我真的不去了。”我感到一头雾水,于是问他为什么如此心烦。10或15分钟之后我明白了,原来他恨毕塞先生——他的美术老师,“我不喜欢毕塞先生,他是个傻瓜,他就是傻瓜。”
原来他是不喜欢老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明天不应当去上学呀。所以我又说道:“你会没事的,明天就好了。”
“我明天不去学校。我再也不回那个愚蠢的地方去了。”显然,我还没有了解他的眼泪和叫嚷所表达的核心。
我想到同理心倾听,不是仅听其言,要关注其感觉,用眼睛和心一起去听。
所以我尝试着问:
“戴尼,你一定很生气。”
“我都气疯了,毕塞先生对我怀有恶意。”
“是吗,要是他怀有恶意,那真让人觉得烦恼。他做了什么卑鄙的事吗?”
“他把孩子们都弄哭了。他给我们留愚蠢的作业,他什么也没教我们。昨天他还把杰茜卡弄哭了。你一定得去看看,爸爸,你得制止他。你一定得去,否则我就没法回学校了。”
他继续讲下去。他的大部分叙述没有意义,但是我耐心听,并对他的感觉做出回应,15分钟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事情的核心:毕塞先生给了戴尼一个作业,要求两天完成。而戴尼不知道怎样去做。
他如此担心自己无法完成作业的后果,几乎要爆炸了。在我耐心倾听了大约20分钟以后,他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孩子,“爸爸,也许你不用去看毕塞先生了。我会好起来的。他也还可以,无论如何,他是一个有趣的老师。”
我确实去看了毕塞先生,因为我答应戴尼我会去的。但我的体会是以前孩子们烦恼的时候,我通常随便鼓励一番,说一通现成的套话,那是我所有的储备。也许他们烦恼的根源的80%我根本没有认识到。只是倾听戴尼的发泄就让我理解了他的内心,比我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深入。我之所以得以帮助他,是因为我花了时间去倾听。
我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学到,如果他们表达某种担忧、询问什么问题、或情绪低落,通常总有某种深层次的原因。我发现帮助他们的最迅速的方法,就是停下手头的事去倾听【习惯五: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看着他们的眼睛,让自己进入他们的心灵,然后倾听。有时没有任何言语,但建立了某种关系。你在那儿,你在他身边。也许孩子们的内心在说:“如果我没说什么,他还会在我身边吗?他确实关心我吗?我能冒险把我内心最易受伤害的部分向他开放吗?让我尝试一下吧。”当你在那儿,即使是他们把你拉去的,剥洋葱就开始了,你必然会到达洋葱的核心。倾听能给每个涉及的人的情感提供强大的新鲜空气。当我们不在倾听的时候,经常会给不存在的问题开药方或提供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他们需要的只是新鲜空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