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严格要求自己画一道精确的线,也许我们可以在混乱中制定秩序――或是认识到内部一些固有的秩序。
——霍维尔·雷恩斯
《中年危机谈钓鱼》
(flyingfishingthroughthemidlifecrisis)1
最初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提供一本有关广告公司管理的初级读物。但是随着我对广告公司研究的深入,它们的生存就越来越令我忧心忡忡。有一个实例尤其加重了我的担忧。去年秋天,在这本书即将完成之时,法国阳狮集团(publicisgroupe)董事长莫里斯·利维斯(mauricelevy)宣布并购bcom3集团,而后者则是两大广告品牌李奥贝纳(leoburnett)和达美高(d’arcy)(akad’arcymasiusbenton&boe)曾说过这样一句箴言:“我花在广告上的钱有一半是浪费掉的,可麻烦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其实浪费掉的可能要多得多,可客户却没的选择。他们需要赢得消费者,需要向他们展示自己的产品,不然公司就得倒闭。他们需要不停地钓鱼。他们知道干广告这一行是一门高雅艺术,即使大师级的人物也很难做到每一次抛线都极尽精准、充满艺术魅力,保证每次都捕到大量的鱼。但他们不会就此完全放弃广告,而是将不太在意几次失手,只是期望长期坚持能够将鱼篓装更多消费者的美元。
问题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设计出成功的营销沟通方案已经变得越发困难。媒体种类的激增,品牌忠实度的下降,品牌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此外,由于市场上的品牌信息已经饱和,消费者能很容易在广告这一诱饵刚碰到水面的时候就立刻认出它是个广告,并开发出了越来越老练的过滤器将市场信息筛出,以防止它们浪费大脑空间。
是不是该换套新的渔具了?
现在对广告业来说是关键时期。近二十年间广告业一直在兼并与重组。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电视频道激增到100多个;报纸已失去了对当地读者的吸引力;因特网的出现使消费者能直接获取品牌信息;客户也开发出一套崭新的、无须通过广告实现的手段建立品牌形象并与消费者沟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