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和统一都属于从食品业半路杀入饮料业,得益于在方便面市场上的品牌口碑,它们将已有的品牌延伸到饮料业,针对饮料市场进行专门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各类产品互相呼应、品牌影响力得以提升,并且由专人专心做一个产品,避免了精力分散。
娃哈哈就是在避免两乐系及台资系的缺点之后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两乐系模式由于采取独立营销的模式,在通路上不容易整合,而娃哈哈恰恰可以利用局部的优势在某一方面突破两乐系的重围,非常可乐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同样,台资系的弱点也在于资源力量的整体整合上,作战战线过长,机构重叠,没有娃哈哈迅捷和灵活。
其实不难看出,三种体制皆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可口可乐把生产和销售权委托给各合资厂,得益于一百年来可口可乐在品牌上的浸淫,而这种分散出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细分了区域市场,每一家分公司在各自区域内精心构造自己的网络,对于终端的控制力是三者中最强的。它的弊端就在于总部对各分公司和各区域内的经销商由于管理的距离太长而不易控制。娃哈哈在最大限度上控制住了经销商,但由于各经销商并非娃哈哈自建,在终端市场尤其是城市终端市场控制力较弱。康统一方面采取娃哈哈的统一生产的方式,一方面学习可口可乐在终端加入力度,在全国各地设立自己的营业所的同时,又管理一大批分销商,这种模式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并需要管理一支庞大的员工队伍。
中国很多本土企业采用销售分公司+经销商的混合渠道模式,销售分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与经销商打交道,经销商的选择随意性也比较大,而且网络覆盖率一般只延伸到二批。如健力宝公司在变旗之前曾发生过一个经销商要接待4位健力宝销售人员(即橙蜜饮料销售人员、柠蜜饮料销售人员、tp包装饮料销售人员和果汁及水销售人员)的现象,或者一个城市有4个正宗的健力宝经销商,零售店或二批要想进全健力宝产品得跑4个地方等不合理现象。
在组织功能上,很多企业的销售分公司就是一个部门齐全的小一号的母公司。每个城市都做一些户外广告及促销活动;每个分公司得配置齐全:仓库、车辆、办公室、电话传真手机电脑复印机以及销售人员、促销人员、司机、仓库管理员等,费用消耗巨大。所有这些都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较快的资金周转作为支撑,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战线拉得过长,必将四面受敌,补给困难;庞大的销售体系和日常事物也给管理者带来很大的压力,难免顾此失彼。
而娃哈哈则是捏紧拳头以经销商为主体,由自然流动变为可控制性流动,力是向一个地方使力;不耍花拳绣腿,更不频频出手,以免用力过度伤身子、伤元气。
在目前阶段下采取的这种组织结构,使娃哈哈收拢指头形成了聚焦的力量,宗庆后将之称之为“大与小的辩证法”。
对可口可乐来说,娃哈哈是小,可口可乐是大,但是在某个区域市场或新市场,娃哈哈的兵力相对集中,所以娃哈哈是大,可口可乐是小。
对于地方杂牌军来说,娃哈哈是无穷大,杂牌军是无穷小。因为娃哈哈可以动用全国的资源与你在一个地方展开较量。
宗庆后也承认,这种企业运作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品牌的力量没有机会得到有效释放。由于企业精力主要放在通路上,所以品牌建设大都通过“广告”来执行,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娃哈哈广告投放量极其巨大的深层原因,对此,宗庆后有一个阶梯性的品牌运作计划:
第一步,“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中,使品牌策略与竞争机制相结合,以盈利为品牌运作的主要目的。”
第二步,“品牌资产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娃哈哈要变成强势品牌需要持久投入。但这是以市场持久发展为前提。”
第三步,“逐步确立娃哈哈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在娃哈哈品牌中注入文化的因素。”
第四步,“从五千年中华历史中挖掘品牌的内涵,与消费者进行民族文化的品牌沟通”。
第五步,“确立以民族文化为内涵,以健康快乐为代表形象的品牌形象。”
品牌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看到跨国公司是在走了几十年上百年之后才有了今天的内涵。对应于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品牌策略。
当前,娃哈哈正处于品牌资产的长期积累过程中,由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变化极快,品牌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因为你还没有走到强势品牌的地步,所以运用“最好的就是最合适的”原则,这种企业运作模式是当前娃哈哈最好的选择。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