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智典: 传承百世的修炼经典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章 对话(3)
    拥有

    ——西班牙驻罗马大使馆的一段对话

    维克多里奥•席里:

    在这瞬息万变的快乐山上,在这堆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在这些想像容易到手难的事物上,哪个凡人曾达到过自己梦想的幸福?克洛索斯①财多而不智;戴奥吉尼斯②成就硕然而穷困潦倒……有谁样样得全?就假定有人样样得全吧!但当他不再有求之日,他依然会不快乐——有人因幸福而哭泣,有人因肚满肠肥而叹息,因诸事顺遂而弄巧成拙。主宰了世界之后,亚历山大又开始想征服那个从哲学家口中听说的假想世界,常常叹息不已。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但倘若肯退一步,则幸福唾手可得,因此我打破世俗的偏见,运用逆向思维来加以分析。幸福并非意味着拥有一切,而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求,鄙弃一切才是真正的幸福。这种幸福,笃慎而明智之人得来尤其容易。拥有最多的人,依赖外在事物最深,需求最多的人,获得满足的机会就会最少,正如病人的需求多于健康之人一样。干渴的人,救方不是添水,而是退烧;野心与贪得之辈,也是这个道理。人自得其乐,就能保持清醒、获得幸福。能掏水而饮,要杯子有什么用?塞尼卡③曾经说过:你如果能将自己的停留在一块面包和少许清水之间,将会如朱庇特④一样快乐无比。我深知这句话的意义。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一切,而在无欲无求。

    维吉里欧•马维其:

    且慢!这种说法是丧气的诡论,不是合理的忠告。根据这种论调,高贵的人性就会完全泯灭。一无所欲,不求有成,岂不是消灭人的品位,取消人生的追求,一切归空吗?人生意义无他,正是在于享受自然所生及人力所成的好处,只是应保持适度和节制罢了。使人无法享受自然造化带来的好处,并不能使人臻于完美,只会彻底摧毁他们。完美与乐趣,目的何在?至高的造物主使世界如此变化多端、多彩多姿,所为何来?你的高论如果是想让我们远离丑恶,拥有美德,还有一定智慧见地;但如果将好坏混为一谈,一概而论,则纯粹是荒唐古怪的。我认为,如果自得其乐,或者自寻烦恼,无论周围多少好事或坏事都不能影响自己。我想,真正的生活是有乐趣的生活,真正生活的人是以生活为乐的人。如果你认不清幸福,拿它与不幸混为一谈,则幸福再多又有何用呢?反过来说,人即使一无所有,只要觉得幸福,这一无所有就是足够。总而言之,人生即乐趣,乐趣的人生是真正的幸福。

    克劳底欧•阿奇里尼:

    但是,只有人满足于已有之物。自满是愚人之福。米开郎基罗说过:“满足于胡涂乱抹的人,真有福气,我怎么画都不满意。”但丁有一句机趣十足的话,我一向觉得十分有意思。他的恩主麦第奇有一回找他,当时正值嘉年华会,他化装混在人群之中。麦第奇派人四处寻找,要他们逢人就问:“谁知道什么是善?”结果只有一人回答:“知道恶是什么的人。”他们一听,就晓得此人就是但丁。真了不起的一句话!欲知何谓幸福,必须知道它的反面。饿者得食,渴者得饮,倦者得息,都各得其所。最珍惜长治久安的,是久经战争之害的人。穷困潦倒的人最懂为富之道;坐过牢的人最了解自由的快乐;遭过船难的人,最知港口之美;放逐之人最知道祖国之亲;不幸之人最能体会幸福的滋味。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不懂得珍惜眼前幸福,因为他们不曾尝过恶事之苦。所以我说,幸福的人就是曾经不幸的人。

    阿格斯提诺•马斯卡地:

    这是说匮乏是福,恶运是本,哀先于乐?这不是十足的幸福,只是半福……谁会要这种幸福呢?也许有人会说,世上本没有快乐与不快乐,幸与不幸之分,只有智慧、愚蠢之分,人的幸福寓于明智,不幸寓于愚蠢。我同意这说法。智者根本无惧于时运,他们主宰她,超乎星宿之上。只要自己不伤害自己,就没有什么能伤害他们。总而言之,人如果智慧洋溢,就不会遭遇不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