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在伦敦举行了一次“除尘器”表演。当时,“除尘器”表演是很吸引人的。可那次表演实际上是用风把灰尘吹走,因此观众被吹得满身满头都是灰尘。人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个叫布斯的人想:吹尘看来不行,能不能换个办法把吹尘改为吸尘呢?回到家之后,他用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和鼻子,趴在地上用嘴猛力吸气,结果灰尘不再到处飞扬,而被吸附在手帕上。后来的吸尘器,就是根据布斯的这个设想制造出来的。
湖南永州市银鑫宾馆,是一幢23层的全市最高建筑。按一般习惯,各家宾馆安排旅客住宿,都是由下面的第一层楼住起,接着是第二层楼、第三层楼……银鑫却反其道而行之,从上面最高一层楼开始安排旅客。这样一来,旅客不但能俯瞰全城风貌,而且每到夜晚宾馆的高层都灯火辉煌,特别引人注目,成了永州城的一个标志,银鑫宾馆的知名度也迅速提高。
第893(894)次列车是早上从山西太原市开出,到达终点站河边后,晚上返回太原市。这是“顺”开。后来坐这次列车的旅客越来越少了,甚至一趟车只有几十个人。1997年,此次列车由于赔钱太多而不得不停运。1998年10月1日,调整后的这次列车又恢复了运营,不过列车已改为“倒”开:以河边为起点站,开往太原市,早出晚归。顿时,奇迹出现了,每趟车的旅客都在800人上下,经济效益颇为可观。
路还是这条路,车还是这列车,人还是这些人,为什么变“顺”开为“倒”开就能够起死回生?这是因为“倒”开时,沿途的旅客上午到太原市办事或购物,下午就能返回各自的家,不必在太原市住上一宿,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开支。不像1997年以前那样“顺”开时,旅客下午到太原市之后,很难办完事或购完物,不得不住上一宿,第二天才能回家。以前是方便了列车上的工作人员,现在是方便了沿途的旅客。
即使是命运的宠儿,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平凡与非凡之间,在亏损与赢利之间,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在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之间,通常都有障碍,甚至是很难逾越的障碍。那些看来几乎没办法逾越的障碍,有些是因为我们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暂时无能为力,有些则是因为我们将自己的思维紧紧地束缚而无所作为。常规和习惯,有其形成、存在的合理和必然,同时也是一种禁锢和保守的势力。思路一变天地宽。很多创造性的飞跃,常常是突破常规和习惯思维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美丽的花朵,而创新思维则是精神百花园中的奇葩。上述这些,正是属于逆向思维的“倒过来试试”给予人们的有益启示。
不会指示时间的表
从前,在德国有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诗人,写了许多吟风咏月、赞景抒情的诗篇,可是他却很苦恼。因为,喜欢他诗的人并不多,他的才华并没有得到众人的公认。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是自己的诗写得不好吗?不,这不可能!青年诗人向来不怀疑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华。于是,他去向父亲的朋友——一位学识渊博的老钟表匠请教。
老钟表匠听了他的讲述之后,什么也没说,把他领到一间小屋里,里面陈列着各色各样的名贵钟表。这些钟表,青年诗人从来没有见过。有的外形像飞禽走兽,有的会发出鸟叫声,有的能奏出美妙的音乐……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盒,把它打开,取出一只式样特别精美的金壳怀表。这只怀表不仅式样精美,更新奇的是:它不仅能清楚地显示出星象的运行、大海的潮汛,而且还能准确地表明月份和日期。这简直是一只“魔表”,世上到哪儿去寻找这样的“宝贝”呀!青年诗人爱不释手。他很想买下这个“宝贝”,便开口问表的价钱。老人微笑了一下,只要求用这个“宝贝”,换下青年手上的那只普普通通的表。
青年诗人对换来的这块“宝贝”真是珍爱至极,吃饭、走路、睡觉都带着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逐渐对这块表不满意起来。最后,竟跑到老钟表匠那儿要求换回自己原来的那块普通的手表。
老钟表匠故作惊奇,问他:“对这样珍贵的怀表为什么还感到不满意?”
青年诗人遗憾地说:“它不会指示时间,可表本来就是用来指示时间的。我带着它不知道时间,要它还有什么用处呢?有谁会来问我星象的运行和大海的潮汛呢?这表确实是值得您收藏的稀世珍宝,但对我掌握时间,实在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老钟表匠还是微微一笑,把表往桌上一放,拿起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诗集,意味深长地说:“年轻的朋友,让我们努力干好各自的事业吧。你应该记住:怎样给人们带来用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