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 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4节 诱惑的11种“美丽”表情(2)(2/2)
    企业规模的扩张无非表现在资产规模、员工规模、市场规模、利润规模的扩大等方面,但是,规模扩大,与企业效率的提高是逆相关的。企业规模扩得越大,效率往往越低。了解美国企业的人都知道,在目前仍占很大比例的传统美国企业中,由于规模的大型化,各种报告泛滥成灾,一项决策往往要等很长时间才有定论,企业的官僚作风丝毫不输某些中国的国有企业。

    企业规模扩大,也将导致资金效率的降低。在很多时候,钱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社会资金的投入也同样存在问题,一亿的资金投入一个中小企业,其效果明显大于投入一个产值数百亿的企业。

    赢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盈利的增长。市场经济在很多情况下,看的不是利润绝对值的高或低,最重要的是利润增长率。

    可见,当规模扩张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资金运用效率、利润的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时,其意义就显得很苍白。

    在具体问题上,很多企业抱怨市场上存在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但其实质,还是由于垄断造成的。实际上,当企业规模扩张达到有垄断倾向的程度时,就迫使更多的企业为了生存,各出奇谋,进行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垄断企业也会利用垄断优势,力图压倒其他企业,造成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弹。

    从社会角度分析,企业规模的无限扩大,将会成为全社会的负担。特别是政府有明显赞成倾向的话,企业将会用自己的规模作为筹码,要这要那,干预社会经济。韩国经济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本来是企业经营失误拖累了整体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在改革中,企业却以自己的规模作为讨价还价的手段,威胁政府改变改革步伐。

    企业大规模化后,还会因为实行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等调整,增加社会负担,造成社会不稳。在正常情况下,大企业是从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以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代价,去发展所谓的“大”企业,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不符合经济规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企业间的兼并扩张也曾风行一时,但其后却是又纷纷拆分为小规模的单位或企业,开展所谓的企业“瘦身运动”。这一教训值得我国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大集团企业参考。

    ●做大还是做强。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平均增长率达9.7%的速度,快速、健康地发展着,引起全球的极大关注。外国投资者普遍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表示乐观,“欲独霸世界,先逐鹿中国”正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发展目标。

    这些年中国兴起了“500强”热,不少人在谈论“中国有哪些企业能进入500强”、“中国企业离500强还有多远”,有的企业发展刚起步就不切实际地定下进入世界500强的时间表。实践证明,这些豪言壮语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不去努力做实实在在的基础工作,反而失去了一次次发展良机。前几年,依靠一定的行政手段,国内一些企业也纷纷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集团化等尝试,雄心勃勃要冲进500强,但由于只是简单的捆绑,规模虽大了,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却没有相应提高,未能起到1+1>2的规模效应,可谓大而不强。

    国内不少企业家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认为,“大”和“强”是两回事,只大不强不会有效率。海尔要发展,就要“创新”,要“借力”,因此海尔与国际上知名的跨国公司如飞利浦、东芝等都有联盟关系,在与大型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练好企业内功,强身健体。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认为,对于真正的企业家来说,脚踏实地做好主导产业,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更能体现企业家精神,新希望目标是做“百年老店”,而并非进入世界500强。张瑞敏、刘永好都是头脑理性的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深刻的理解。作为企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把握规律,把握世界潮流,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把机体的膨胀作为追求的目标,是企业经营的一大误区。现在,很多国内大企业都把进入世界500强作为企业的长期的经营目标。企业的规模固然重要,但如果在追求规模时忽视专业化,就会对企业长远利益造成损伤。在强烈的膨胀欲支配下,当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继续膨胀受到限制时,比如来自专业化的压力,企业只能在别的领域低阻力下扩展。企业通过资产兼并、资本运营可能在短期内使自己的资产成倍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和世界500强的距离在缩短。恰恰相反,如果没有专业化作为基础,企业的这种膨胀将给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包袱、埋下隐患。

    4、暴利诱惑/沙漠里的海市蜃楼

    社会上充斥的各种高回报率的投资诱惑,对于企业,就像沙漠里出现的海市蜃楼对于饥渴的旅者一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让人忍不住疯狂地追逐。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