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何时出现牛耕?(2/2)
    学术界流行看法是:战国时代牛耕已很普遍。《国语。晋语》:“夫范氏中行已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令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欧亩之勤。”用祭祀的牺牲去耕地,有人断为牛耕,时在春秋未年。《战国策。赵策》和《史记。赵世家》也说:“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列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时在长平之战前夕,当公元前262 年左右。“以牛

    田“显然是说战国末秦国已有牛耕。而且《礼记。月令》说:”(季冬三月),命有司大难旁碟,出土牛以送寒气。“高诱注:”出土牛,今乡出劝耕之牛于外也。“许多学者据此认为”土牛“是牛耕在战国时代普遍现象在风俗上的反映。对这种流行意见,达人在《有关战国时代牛耕的几个问题》中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以秦国农业生产为依据的《吕氏春秋》并没有记载牛耕,战国时代的牛,主要是用来食用和驾车而不是耕地。反映当时状况的《周礼》“牛人”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供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膳之牛,享其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军事共其犒牛,丧事共其奠牛。几会同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来耗傍,以载公任器。”唯不提耕牛。言下之意,达人反对战国时牛耕很普遍的流行说法。但在承认牛耕在秦国只是刚刚产生不久的新技术的前提下,主张“大概在西汉中叶以后,牛耕已经普遍”,“战国时代主要耕具仍是耒耜”。然而,金景芳在其近著《中国奴隶社会史》中指出:“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的力士名牛子耕等等。这种在名字上把‘牛’与‘耕’连在一起,有力地证明当时已存在牛耕。”其实,也有人考证,我国早在商代就有牛耕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说:商代已发明牛耕,卜辞中常见或字。像犁头,一些小点像犁头起土,辔在牛上,就是后来的“犁”字。商人传说其祖先王亥能服牛驾车,想必也会用牛拉犁。但是,最近出版的《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指出:在卜辞中,关于牛的记载最大量的是用于祭祀的牺牲和运载的力畜。当然,殷代既然有了人耕,也就可能有牛耕,只是目前尚无确证,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勇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