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漫话·南朝诗魂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联句的起源(2/2)
    前两句说行人原已是他乡为客,百感交集,如今又要告别友人,只身远去。后两句写临行时江上景色,一种阴郁、动荡的气氛,烘托出游子压抑的情绪。通篇是行人的口吻,为何题作“相送”呢?可能当日做联句诗时,是友人送别诗人;友人所作一首该是送行者的口气,只是今天已失传了。也可能压根儿就是虚拟的题目。“相送”的情景是很惹人情思的,很动人的,于是大家在一起以此为题作联句诗。

    《何逊集》中还有好几首描绘女性的联句诗:《增新曲相对联句》、《照水联句》、《折花联句》、《摇扇联句》、《正钗联句》。可见当时诗人对于描写女性的美颇有兴趣,宫体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风气中形成、发展的。

    联句又称连句,再举一个例子:

    梁武帝时有一员大将,叫曹景宗。此公粗通文墨,却十分逞强。写书信时,有不会写的字,从不问人,而以意造之。他性格暴躁好动,做了大官,乘车出行,总想撩起车幔张望。在当时,那是有失体统的,故为左右所劝阻。他说:“我在乡下时,骑快马如龙,与少年辈十数骑,拉弓作霹雳响,箭如饿鸱叫。射中了麞鹿,渴饮其血,饥食其肉,甜美得像甘露浆一样。驰射之际,只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那真是快乐得叫人连生死都忘了。如今做了贵人,动弹不得,关在车内,像过门三天的新媳妇,真叫人憋闷死了!”就是这样一位武人,却留下一首颇有气概的五言诗: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这首五言诗原来也是联句诗,那是曹景宗出征凯旋之后,梁武帝在华光殿设宴庆贺,席间令群臣连句(即联句),令沈约赋韵,即规定每人所用的韵脚,沈约将韵字分给诸人,独独不给曹景宗。景宗脸色变了,大约觉得这是瞧他不起,便向武帝请求,也要赋诗,武帝说:“卿本领甚多,人才英拔,何必在一首诗上头显能呢?”景宗已醉,求之不已。于是武帝令沈约分韵给他,只剩下“竞”“病”两个字。实在不太好用。谁料景宗拿起笔来,不一会儿便做成了。大家为之惊叹终日。

    从上面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南朝人做联句诗,也是有一个题目(或中心),有共同的体式(一般是五言四句,押相同韵部的韵)。但是诸人所作,不一定有前后相承相续的关系。也就是说,各人所作的五言四句可以独立;独立出来,便是一首完整的小诗,一首五言绝句了。“绝句”之称,该就是这么来的。——五言四句原是联句中的一个单元,联下去该还有人做;可是它独立了,不联下去了,故称绝句。绝者,断也,正与联(连)相对而言。这么说也有证据:《南史·吴迈远传》说,吴迈远好做诗,做出称意之句,便掷纸笔于地,大叫:“曹子建何足数哉!”宋明帝是一位爱好文学的皇帝,闻其名,便召见他。及至读了他的诗,说:“此人连绝之外,无所复有。”意思说除了五言四句的小诗外,他的诗没什么可读的。“连绝”并称,证明绝句之名确是来自连句。正因为绝是断绝的意思,所以绝句当日又称断句。

    南朝人做这种五言四句小诗相当普遍,往往脱口而出,便是一首。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又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发展,才有了唐人绝句的高度成就。

    <span id=p></span>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