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常不太喜欢讲“圆觉经”,为什么呢?这真是一本大经,太大了。若分科判教的话,则归入最大的华严宗,华严宗是中国唐代以后新兴的佛教宗派。其根本经典“华严经”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佛教的大宝库,所谓“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经”的重点是讲“一真法界”,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确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真是太大、太直截了。所以,我平常很少讲“华严经”及“圆觉经”。
再说,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发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圆觉经”讲的是一乘圆教,没有所谓大乘、小乘之分,只有“见性成佛”,而且是无所偏的圆教。
但是,清末民初很多学者,认为这本“圆觉经”是伪经,因为当时的学术注重考据,疑古之风盛行。中国的学术思想,在近三百年来,偏重于考据实证之学,这是因为清朝的知识分子,看到明代讲理学谈心性,最后把国家都亡掉了,所谓“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修养好有什么用?所以,满清以后之学风,转为重实践及考据。到了清末,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疑古之风盛行。当时梁启超等说“圆觉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是伪经。他认为这是后代的得道高僧所伪造,不过,假亦假的好。妙的是佛经里文字最美的便是这二经一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