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静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返老还童(2/2)

    上述五气,不过是孙淡宁女士所谓的大气,小气恐怕两个巴掌都数不完。呜呼,人之初生也,呱呱坠地,白胖可爱,一岁二岁牙牙学语,六岁七岁进了学堂,不仅是赤子之体,更是赤子之心,连墙角死了一条毛虫,都会垂泪,如果小猫小狗寿终正寝,就更伤心欲绝,每一个儿童都纯洁得像一堆白云。可是长着长着,也就怪啦,就跟蝌蚪一样,一会多了两只手,一会多了两条腿,一会皮肤粗糙起来,一会心狠如铁,见了能吃的就吃,跟往昔一点都不一样。读者老爷遇上上述五气的那些嘴脸,你能想象得出,他阁下当初也是一个多么可爱可亲的小娃娃乎哉?从一个可爱可亲的天真无邪,变成现在这种面目可憎,原因是啥?他们为什么会变?或是谁教他们变?,有时候固是社会把他们折腾得不得不变,但至少有一半的责任,应该自己承担,盖并不是每一个老头,都一定会丧失赤子之心也,只在于赤子之心被私欲壅塞——赤子之心越少,人性跟着也越少。吾友希特勒先生就有他纯真的一面,心爱的金丝雀死啦,他就哭成了泪人儿。可是这可爱的情操只昙花一现,就被兽性撕碎,屠杀起犹太小民,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残忍的披着人皮的畜生之一。孙淡宁女士在台湾接触到五气人物,比希特勒先生还差十万光年,似乎用不着担惊害怕。但这种人物,如果多如牛毛,影响可就大啦,那将把中华民族逐渐地拖下一个没有公理正义、没有仁慈祥和的毁灭深渊。

    所以,孙淡宁女士一心一意要办一个幼稚园,她的伟大设计是:把四十岁、五十岁以上,一些自以为不同凡品的小家伙和老家伙,分期地送到幼稚园里,教他们洗尽铅华——所谓“社会地位”啦,“学问”啦,“财富”啦,凡后天得来的玩艺,统统抛掉。大家挤在一起,重新过儿童生活,教习当然不是漂亮的保姆,而是请一些正在小学堂念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出马,教老头们“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爸爸妈妈真伟大”、“青菜腐最营养”。从儿童身上发掘出来人性的美好,把后在身上披挂的一些零件,像船底寄生的蛤蜊蚌壳一样,洗刮得干干净净。

    这是一种返老还童的伟大教育工程。在佛教世界里,人翘了辫子,前往阎罗王那里报到,冥途漫漫,年幼的思父思母指导战争的正确方法是主观指挥和客观情况相符合、理论和,年长的思妻思子,年老的思儿思女,大亨则想起他的权,大师则想起他的名,大鼓则想起他的钱,自然悲悲切切,肝肠寸断。到了奈何桥头,已走得口干舌喝,有一家咖啡店在焉,那咖啡不是真咖啡,而是“汤”,一杯下肚,就把过去忘了个一滴不剩。然后投胎转世,重新做人。这个例子似乎不太恰当,盖汤是使人忘记一切,而幼稚园是使人回到他的童年。不过其使人有一个彻底的转变,则是一也。

    问题是,幼稚国跟吾祖柏拉图先生的理想国一样,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刀真枪地干。柏杨先生曾向孙淡宁女士催了又催,催得她招架无力,落荒而逃,现在不知道逃到啥地方去啦。吾友耶稣先生曾有言曰:“凡是承爱天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我们倒不希望进天上的天国,只希望进地上的天国——民主、法治、富强、和平。

    假设孙淡宁女士感觉到千头万绪,无法下手,则只有仰赖中国人的自觉矣。酱缸日深,再限陷下去,将来如何处拔哉耶?一想起来,就汗流浃背。

    ----------------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