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现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别开生面法
    那么,对待更复杂的问题,还有一个方法,是“别开生面法”。

    当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行为、思维逻辑,发生了倾向性的对立和冲突时,是一个明显的僵局。而这种僵局用逻辑中断法不可以,原则坚持法也不可以。还有什么方法?叫别开生面法。

    用跳出逻辑的方法解决冲突

    什么是别开生面法?就是用新颖的、跳出逻辑的方法,跳出你和孩子冲突点的方法,来解决家长所要坚持的正确原则与孩子的错误行为逻辑的冲突。这个方法的表现是方方面面的。

    有个小学生,不太喜欢作文。暑假的时候,她写了两篇作文。有一天,她爸爸把她领到我这儿来,说:你给叔叔念一下作文。他想通过让孩子念作文鼓励孩子的写作兴趣。她说:我不念。父亲说:你念吧,叔叔又不是外人。她还是说:我不念,要念你念。这时候家长的意图和孩子的意图发生了冲突。家长是想让孩子锻炼锻炼。平常她不敢在正式的场合念自己的作文,如果念了,对她是个锻炼。这里,家长的意图是正确的,但孩子就是不念。孩子的这个行为逻辑应该说是错误的,因为她羞怯,不好意思,怕自己写得不好,过去又不喜欢作文。这是个弱点,这个弱点和家长发生了冲突。家长说念,孩子就不念。别人也说:你念吧。她还是不念。我也说:你念吧。她还是不念。这就是一个僵局。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你是硬性要求孩子念吗?这个强迫不得,因为孩子没有犯什么明显的道德错误。你说,不念就不念,算了,真没出息!这样合适吗?你就使孩子继续不喜欢作文,继续不敢在公开场合念自己的作文,继续不敢在生人面前做这种大胆的陈述,性格素质和学习都受影响。家长和孩子经常会发生这种冲突。

    在这种冲突中,只靠坚持原则是没有用的,虽然你正确,但是这个原则不能用这种坚持的方法来实现,这时候要跳出那个冲突。

    我当时是这样办的。我说:你念第一句,我就能知道你第二句是什么。孩子一下就好奇了,她已经忘了刚才和爸爸的争论了,忘了你让我念、我就不念这个对立了,也忘了她不敢念这个心理了,她的注意力完全被转移了。“我不信”,她拿起作文就念了第一句,“我背着旱冰鞋和爸爸一起来到了旱冰场”,底下我说:“我看到”,果然是这三个字。她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就是知道,你再往下念,我还会知道呢。她哗哗一口气就念下来了。

    提出一个新思路

    这就是别开生面。跳出那个你念我不念的僵局,用另外一个方法,提出另外一个方案来解决问题。很多复杂的外交谈判,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解决的。我们和孩子的冲突有时也是一种外交僵局,要别开生面,提出新思路,使大家从原来的僵局中突然走出来,形成新的合作。

    孩子念了,这是孩子合作的表现。然后我的表现呢?我说:你念得真好,这个作文写得真好。她写得也真是不错。我就一连串地夸,让她爸爸回去也夸,我想这个孩子由此可能就会比较喜欢作文。因为她会想,一个作家都夸奖过我了。结果,那天她又主动念了她写的第二篇作文,第二篇一口气就念下来了。

    这样,就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由不喜欢作文到喜欢作文,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是个很大的变化。第二,由不敢大声对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变得敢于表达。一个别开生面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再加上及时的欣赏和夸奖,使孩子在一天之内解决两个问题。

    可是如果你这样解决问题:不念算了,真没出息。完了,这个孩子从此失去两个机会。而且以后你再让她念,她还是不念。家长也不敢让她念了,因为家长失败了。

    又比如孩子穿衣服的问题。寒流来了,该多穿衣服他就不多穿,这是经常发生的冲突。你要他穿他就是不穿,要不就不起床。这时候,家长千万不可在这个逻辑中,穿,不穿,穿,不穿,啪,一巴掌打下去。不要这样,要跳出来,有很多跳出来的方法,是随机应变的。比如,你可以对他说,你先不穿衣服下来,到阳台上站一站,感觉感觉,然后你说不穿就不穿。他到阳台上感觉了一会儿,不说什么了,吃过早饭,穿上衣服走了。这个事情需要这样解决,而不需要靠一巴掌来解决,这就是别开生面解决问题的方法。

    僵局就是非此即彼的思维逻辑

    又比如,孩子们互相争东西,争来争去,这也是一种僵局,这种僵局都是因为这种或那种逻辑。很多人的思维方法就是非此即彼,但很多矛盾不能靠这样的方法来解决。

    又比如,你说:那个小朋友在哭,你去帮助帮助他。他说:我不去。你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去不去?他说:不去。这又是个僵局。面对这种僵局,当你的坚持达不到目的的时候,不要固执于这个坚持,滞留于这个坚持,最后以和孩子闹僵,训斥孩子为结束。这样不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