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智力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39节:遵循感知规律
    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和观察目的,应事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有时候,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5)设法让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观察

    观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协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观察活动中,视觉无疑是很重要的,但眼睛并不是唯一的感觉器官。我们在认识和观察事物时,应该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比如要认识一种水果,除了用眼睛观察其外部形状、颜色、纹理,还可以用手摸摸它的表面,切开来看看里面的样子和果肉的质感,尝尝它的味道,用鼻子闻闻它的气味,等等。这样,可以从各方面获得对于该事物的认识,而且更加深刻。

    (6)遵循感知规律

    观察事物是为了认识事物,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而感知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规律去进行观察。

    观察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观察得清晰、准确。因此,在观察前,对有可能提高强度的事物,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强度。如观察人的肌肉,绷紧时看得最清楚;观察蒸气的特点,水壶里的水要满到一定程度,效果才好。

    被观察的对象与背景反差越大,观察效果越好。因此,要设法增加观察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如观察一种昆虫的形态、颜色,把它放在反差大的纸上,效果就会更好。

    两个显著不同甚至对立的事物容易观察,因而在观察中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观察效果好。如两种不同的水果放在一起比较,往往能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运动中的对象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运动中的情况与静止状态有所不同。因此,观察某些事物,既观察静止的情况,又要看活动中的情况。如观察一个人,就应将静止状态与活动状态结合起来观察。

    把有关联的事物组合起来观察,既能把握整体情况,又能把握具体情况。

    2.提高观察力的具体方法

    (1)深思立意--计划观察法

    某日。德国哥根廷。

    40位心理学家正在开会,忽然,一个人冲进会场,另一个手持短枪的黑人紧追而入,两个人当场搏斗起来,一声枪响之后,两个人又一道跑了出去。这个紧张的场面仅仅持续了20秒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