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烟雾的线条中描绘的是什么(4)
我问他们,去美国之后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果实说他感触最深的是,美国夫妻是那么的亲密。即便是结婚几十年,丈夫下班回家,看见妻子在厨房做饭,都会问一声,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么?并在妻子身后送去一个 温柔的环抱,像是蜜月刚刚归来的感觉。果实说,也许这不仅仅因为中国人倾向于隐藏着自己的情感,还可能是因为美国人把彼此都看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彼此,不把对方做的任何一件事当做是理所当然的吧。人们都说终身伴侣应该是那个能随时都能和你说话的那个人,还应该是无论他多疲惫都能在低头看着你的时候眼神闪烁地问一句“你累吗”的那个人,应该是何时何地你都能转身投入怀抱就能给你温暖的那个人。
而楠说,来美国后最大的感悟是生活的多种可能性。他提起他去洛杉矶游玩的那一天,一个人在码头边闲逛了许久。码头边有很多街头艺人,有的人在用喷漆的方式作画,有的人把自己全身涂上银色装成是路边的金属质的雕塑,有的人边敲鼓边唱着美国西岸的风情歌曲。这些街头艺人不仅仅有技艺,也聪明且有策略。几个年轻人在码头一角边跳着街舞,边招呼着路边的人前来看他们的表演,待人们都好奇地围成一圈的时候,他们开始向众人要钱,他们之中有黑人有白人也有黄种人,所以他们要从观众中分别得到一个黑人一个白人和一个黄种人的20美元才开始表演。拿到了钱之后,气氛已经变得很热烈,两个观众伸出手臂,搭起一个人墙。黑人小伙子纵身一跃,翻过了人墙。掌声口哨声响起,大家笑着观看表演。有如此的聪慧和谋略,这些艺人去做任何其他行业,收入肯定也不差吧。他们在街头表演是那么的自得其乐。之后,楠离开码头朝着九曲花街走去,马路一侧有很多行人驻足,都在看着马路的另一侧。他也好奇地停下脚步,往对面看去,原来是有人举着繁茂的树枝坐在垃圾桶的后面,待有行人经过的时候,忽然从树枝中探出身来,大叫一声,惊吓路过的行人。每一次马路那侧行人的惊声尖叫都引来马路这侧看客们的大笑。五分钟之后,马路这侧已经停驻了许多的行人,那个小伙子站了起来,举着树枝和一个罐子,来马路这侧要钱。原来这也是卖艺乞讨啊!会心一笑后,我忽然想起了街道边地道里天桥上那些衣着褴褛满脸污垢浑身哆嗦着乞求路人怜悯的乞丐,不禁叹息。到底怎么样的人会宁愿毫无顾忌地低下自己那高贵的头,求得他人的怜悯来生存呢?那些人的生活果真悲惨到如此境地了吗? 有些有生活余力但却选择一味乞讨的乞丐,在得到他人怜悯的同时,也失去了那宝贵的自尊。而这些艺人,在保留了自己的尊严的同时,也给他人送去欢笑。他们对“人”的意义的理解比我们更深吧,尊敬他人,也尊爱自己。
我想起今天在松赞林寺所见,金碧辉煌的宫殿脚下竟是破败得不能遮雨的土房子,巨大的反差让人心酸。果实提起昨天他们俩从中甸到德钦的路途中,曾经零距离地体验了真实的藏民生活。那是在公路边一个破旧的三角式乌篷里,他们和几个当地的藏民一起度过了一夜。帐篷里生活用具异常简陋,炉灶也被熏得乌黑。唯独有生气的是一只大狗,它在帐篷边不停对着他们叫唤。起初他们一股脑儿钻进去后,很不适应帐篷内刺鼻又刺眼的浓烟。帐篷的主人是一位看上去很老的老人,但他实际年龄应该更小一些,因为女儿看上去很年轻。主人有很多的牦牛,他已经年老了,只能叫女儿去放牧了。他的侄儿是一个司机,送来一些取暖用的木柴,说了些话后就走了。主人不会说汉语,所以他们只能用手语交流。看到那样的情境,实在无法想象他们该如何生活。主人很热情,主动为他们做糌粑吃,还给他们扣下自制的酸牛奶块。虽然他的手一直在不停地擦鼻涕,但出于礼貌他们也就不假思索地吃下他用心做的糌粑。第二天,他们给主人留下一些压缩食品和巧克力就离开了。
果实感慨,为什么我们和他们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呢?
经济学者们对此提出了多种解释。
地理位置的不同和物产资源的差距可能导致贫富不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