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了解货币与金融体系(7)
读者需要注意,政府规定按1元钱等于1斤米来发行,但发行后米价并不一定是1元钱1斤,而是要由市场来决定的。但上述发行方式仍有不妥。一是以税收为发行筹资就必须征稽税收,征收本身就是一件成本不低的事;二是若百姓承担的税率不一样,则分配效应仍是可以存在的。是否还有更有效的发行方式?现代经济中常常采取的一个办法是:利用金融市场来发行货币。比如有人需要用钱,中央银行就说“我借给你1000万元,但是一年后你要还我1100万元”。于是这个人有了钱用。对于央行来说,是否一定需要财富来支撑其货币发放?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年后,当你把1100万元还给中央银行的时候,这个世界上的真实财富没有因为钞票而有所增加,相反,只不过央行为你提供了钞票服务而从你手中获得了名义上100万的财富。而你用借来的1000万元购买了真实财富之后,也不意味着你占了便宜,因为要还上向央行借的债,你必须创造出1100万的财富并卖出去换回钞票再还给央行。或者说,你实际上是拿着央行的信用去与别人交易;当然,别人也是拿着央行的信用在与你交易。本质上,也可以说你是通过中央银行预支了自己将来的财富。因为你现在贷款买进1000万真实财富,而一年后就要有1100万真实财富才有能力还贷。故这种货币发行的分配效应要小很多。
当然,如果你把钱还给央行之后,货币又回到了央行,那社会上岂不又没有货币可用了?在现实中,若金融市场很发达,个人、公司、政府都可以向央行借钱,只要交易量足够大,大家的借还时间是错开的,问题就不存在了。所以,利用金融工具来发行货币的方法只有在金融市场发达的现代经济中才行得通。
金融体系的货币创造
其实,在现代经济中,央行常常无需直接面对客户,它只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就能创造货币。为简单说明,我们只考虑央行通过银行业务创造货币。银行经营存贷业务,当你从银行储蓄户头上取出1元钱去购买一件物品时,得到你这1元钱的卖主就会把这1元钱收入存入他的银行户头,这与直接从你的户头转1元到卖主的户头上在本质上没有差别。我们的讨论就从后面一种等价的本质开始。
银行经营存贷业务,随时可能会有人要存钱或取钱。为了应付随时取钱的人,银行就不能把所有的存款全都放贷出去。用更专业一点的语言描述,就是银行必须留下一笔应提准备金以应付提款。假设银行的应提准备金率是r,那就意味着储户每存进1元钱,银行就扣下r元作为准备金,然后将1-r元放贷出去。
现在假设央行多印了1元钞票(经济系统中多增加了一张新的钞票),正好张三得到这张钞票并存入银行。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会发生什么变化?首先是张三的存款增加了1元,银行把其中的1-r放贷给李四,李四的储蓄账户就增加了1-r元;银行又把李四的(1-r)在提取准备金后继续放贷出去,放出的贷款应为(1-r)(1-r)=(1-r)2;这(1-r)2到了王五的账户,银行依次如法炮制,每次扣掉准备金后继续放贷……最终,张三多得到新的1元钞票,带来了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存款分别增加了1,(1-r),(1-r)2,(1-r)3,…整个社会的存款实际上增加了1+(1-r)+(1-r)2+(1-r)3+…=1/r。若准备金率为20%,则新增1元货币后社会存款就增加了1/(20%)=5元。这一存款增长过程,我们称为银行存款创造。
但是,若张三这1元钱并非新增的1元,而是原来就存在于经济系统的1元,结果又如何?比如,张三这1元钱是他出售产品的收入,或者劳动的工资。这就意味张三存入这1元,经过银行创造之后,社会银行的存款就增加了1/r元。但是,大家也应想到,那个购买张三产品或劳务的买家,支付了这1元给张三后,买家自己的户头就会减少1元,这个减少的1元也会通过银行的“反向”货币创造,导致一系列的储蓄减少,直至社会存款减少1/r元。张三多存1元带来1/r的存款增加量,刚好和其买家少存1元带来的1/r的存款减少量抵消,经济中存款总量不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