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如何观察宏观经济(3)
当然不是!统计局的人比我们一般人更善于算数。问题在于物价的变动。不妨这样想,一个经济中只生产某种物品,比如茶杯,去年生产了100万只茶杯,每只杯子1元,于是gdp为100万元,今年生产了105万只茶杯,由于物价上涨,每只杯子12元,于是今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为105×12=126万元。看起来,gdp增长率达到了26%,但真实财富(茶杯)只增加了5万只,因此真实财富增长其实只有5%。剩下的21%的增长率仅仅是物价上涨的贡献,不是真实财富的增长。
现在读者应明白问题所在了。统计局公布的增长率,是扣除了物价上涨因素之后的真实gdp(真实财富)增长率,而你刚才计算的仅仅是名义的gdp增长率。显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真实财富而不是名义的财富。因为名义财富的增长只需要滥发货币造成物价上涨就行了,没有真实财富的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
gdp平减指数与真实gdp
为了弄清楚经济是否进步,人们的福利是否提高,我们常常需要比较不同年度的gdp。前面已见到,若直接以各年度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来比较,肯定是不行的。这些当年价格计算的gdp,称为名义gdp;它仅仅只是名义上的,无法用于真实财富状况的比较。但是,若我们把不同年度的gdp用同一年度的价格计算出来,则比较真实财富增长就容易得多了。
比如,我们要比较2000年与2005年的国民收入,一个好办法是用2000年的物品价格去计算2005年的gdp。由于两个年度使用的价格是统一的,因此价格增长的因素被排除了,直接的比较就可以进行。这种以某个基期年度的价格计算出的gdp,称为(基于某个年度价格的)真实gdp。
有了真实gdp和名义gdp,我们还可以对这两者进行比较。很显然,任何一个年度的gdp不管用真实gdp还是用名义gdp度量,其对应的真实财富都是一样的,故真实gdp和名义gdp的差异仅仅是价格差异。名义gdp与真实gdp的价格之比,就反映了名义价格相对于真实价格的膨胀程度,我们把这个比率称为gdp平减指数。
通常,国家统计部门会提供各年度的名义gdp,也会提供gdp平减指数(若不提供平减指数则提供以某年度为不变价格的真实gdp)。这样,名义gdp、gdp平减指数、真实gdp任何一个指标都是可以从其他两个指标中计算出来的。问题是,gdp平减指数作为一个概括性的总体价格指标,是如何得到的?这个工作是由统计部门来做的,比较繁琐,也需要大量的价格调查,但基本的原理很简单:无非是对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以及投资等各个财富项目以基年价格加权得到。
由于gdp平减指数衡量了价格的变化,因此也被称为一般物价水平。一般物价水平的增长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其实就是两个比较年度之间一般物价水平的差异。当然,某个年度的一般物价水平并不总是比上一年度物价水平高,也有可能变低,如果变低了,那么物价水平的差异(或增加)就是负数,即产生了负的通货膨胀,我们称负的通货膨胀为通货紧缩。
除了gdp平减指数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相对分类更细的价格指数,例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等,其中常用的有消费价格指数、投资价格指数,等等。这些价格指数的构造原理与gdp平减指数一样,只不过用于计算价格的物品基础有所不同。其中,最常见的两种价格指数为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前者测度了消费品的物价变动,而后者测度了生产价格的变动。
货币供应量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供给是影响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特别关注货币供应量,并且中央银行常常会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对经济进行调节。
货币的本质是交易媒介。虽然现代经济中货币发行的权利通常由中央银行垄断,但交易媒介仍是多种多样的。纸钞、硬币、现金支票是常见的交易媒介,而银行中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也可兑换成现金,因此也很容易作为交易媒介。甚至银行承兑票据、短期政府债券、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也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只不过它们用于交易不如现金和支票那么方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