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市场失灵(12)
经过许多年以后,而今,“动物精神”正在由新凯恩斯主义学者发扬光大,并用于解释市场和经济的波动。像诺贝尔奖得主阿克洛夫之类的行为宏观经济学家甚至坚信,必须考虑动物精神,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经济波动。譬如当前的金融和房地产危机,依靠主流的经济理论是难以得到解释的。而行为宏观经济学家的看法则是,危机来源于不断变化的思维模式,正是人们不断变化的信心、诱惑、嫉妒、怨恨、幻觉(特别是不断变化的关于经济本质的报道)引发了危机。譬如,阿克洛夫论证说,美国历史上两次最严重的萧条(19世纪90年代以及1929—1933年大萧条),基本特征都在于人们对经济的信心、追逐利润的意愿发生了有害于社会的根本性变化;人们的货币幻觉以及人们对经济公平的感受发生了变化。大萧条和这些难以量化的变量紧密联系在一起。
究竟什么是动物精神,它们又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根据阿克洛夫和希勒的新作《动物精神》akerlof, gaand rshiller, animal spirits: hoy drives the economy, and . 2009: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该书2009年8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本小节的内容主要来自我在2009年6月为该书写的书评。,动物精神实际上是非理性动机和非理性行为的代名词。动物精神理论坚持,尽管人类大多数经济行为源自理性的经济动机,但也有许多经济行为受动物精神的支配;即人们总是有非经济方面的动机,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并非总是理性的。人们的理性有可能被动物精神支配。目前的动物精神理论强调了人们在如下五个方面的非理性动机和行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