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节 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5)
    第二节 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5)

    市场竞争过程理论的观点

    与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同,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并非是令人过于担忧的问题。甚至极少数经济学家认为“垄断”是否真的存在都是值得怀疑的。

    早在20世纪初,弗兰克?奈特(frank hknight,1885—1962,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就认为现实世界既没有完全竞争也没有完全垄断,并为经济学家花费大量精力研究这两个极端市场感到不满。至于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 1883—1950, 奥地利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则采取了一种视角更为长远的观点。熊彼特强调,市场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通过发展全新的产品和过程来进行竞争。这意味着,单纯从静态市场竞争观点来看竞争是有问题的——静态竞争中,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够占据和保持垄断地位,是因为没有其他生产同质产品的厂商存在,也没有生产较强替代性产品的厂商存在。这排斥了产品的创新的可能性。如果从动态竞争的视角来看,垄断厂商虽然在短期获得了高额的垄断利润,但是也正是这种垄断利润激励着企业家去发现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在长期中,这些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会打破原有的垄断。看来,正是短期的垄断利润为长期中埋葬垄断本身而自掘坟墓。每一轮企业家的创新,最终都将会导致“创造性毁灭”,在毁灭现存的垄断势力的同时,创造出新的产品和生产方法。

    我们确实可以在历史上寻找到一些创造性毁灭的例子:航空业和卡车运输的兴起,毁灭了铁路的垄断地位;电影的兴起给剧院带来新的竞争;电视的普及极大地冲击了影院模式;cd代替了磁带,而后者曾取代密纹唱片;手机打破了固话的垄断,并且使传呼机仅仅在通讯史上昙花一现;柯达和富士曾经为争夺胶卷市场而激烈竞争,数码相机的兴起使两家企业的胶卷市场几乎一夜尽失;网络商店的兴起,对书店、超市及各种传统市场的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