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好的旁观者
tcl的互联网电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如果能直接接入、ceo和新经济;年轻人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大学生创业成了热门词汇;媒体人仍是“无冕之王”。
2010年,每个人都很焦虑,话题除了房价、油价、股价,就是《2012》;专家们在议论如今的市场经济是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富士康的17连跳让“中国制造”失语,互联网也早已不是净土,这里除了山寨盗版,还有流氓和水军;任何人造食物都存在着危险的可能;考公务员的远比创业的要多;传统媒体已经变成了一个夕阳产业。
“站在舞台侧面观看的旁观者”,这是已故管理大师,同时还是一位出色记者和作家的彼得?德鲁克的夫子自道。他认为,身处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旁观者并非花钱买票、喜恶之情皆在脸上的观众,亦非全情投入、靠表演赢得名利的演员。他虽在舞台之上,却并无个人戏份,他的责任只是成为一名好的见证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并反复地思考——旁观者的思索,不是像镜子般的反射,而是一种三棱镜似的折射。
然而,所谓“旁观”并非没有主观色彩,所有的观察、记录、思索和省思,都会融入到旁观者个人的经验模式以及对外在世界片断印象与内心世界之中。
2000年到2010年,是中国经济狂飙突进的十年,对于任何一个商业记者而言,生逢盛世,不管你从什么角度,都有取之不尽的报道题材。我们亲历了一个内向自闭保守的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摇身一变成为高度自信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吊诡在于,它同时还是一个基尼系数和幸福指数在全球百名之外的国家。
这十年,是信息革命风起云涌的十年,是个人英雄和创业精神的十年,是金钱游戏与泡沫经济的十年,是资本和权力从对峙到握手的十年,是只讲成功不论是非的十年,是物质与灵魂分裂的十年……
即使作为一名“旁观者”,也会担心跟不上“时代的巨轮”。也很难从始至终保持着冷静、清醒和专业。
从入行的第一天起,我就是一个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的信徒。我相信市场经济是好的制度安排,游戏规则应当透明化,“看得见的手”要让位给“看不见的手”,公权属于公器,没有价值观建立不起长久的商业,人是最宝贵的资产,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
此后的十年里,我先后为中国最好的几家媒体服务过,一步步从记者到主笔到编辑再到主编。我直接采访过中国大部分最著名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我参与报道过许多影响重大的商业事件,我妄图用自己的笔来参与塑造新的商业文明。
但做到后来,我却越来越感到惶恐和无力感,我担心自己所理解的商业并非真实运行的商业,我看到成功故事背后不可为外人道的真相,我发现自己早已接受的商业“常识”似乎在社会中变成了“异见”。虽然我们指手画脚地评论别人的商业成败,但迄今为止,中国的商业传媒领域连一个像样的上市公司都没有诞生。
我同时也目睹了传统媒体的衰落。一方面是因为新技术的冲击,免费盛行带来的内容贬值;更重要的是,由于产业环境的特殊,媒体话语权日渐旁落。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同行们选择了出走或者收声。内容生产者的工作必须要依赖网络来获得认可。
从2007年开始,我逐渐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写作,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所服务的机构和所创作的报道背后,已经很难再满足我的表达需要。
我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写作,用更自由的博客方式。从“soho小报”到“思维的乐趣”再到后来的“techweb”。也并没有一个严谨系统的写作计划,很多时候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但回过头看,还是有一些线索可循。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