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谈商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章 熬住了就能赢(7)
    第一章 熬住了就能赢(7)

    马云是这样陈述自己这样做的理由的:“第三位选手陈跃武,我很想坦率地跟你讲,你最好别创业。听起来挺难受,但是刚才吴鹰也讲了,创业很累,创业的失败率很大很大。从你的性格上看,我觉得你比较适合做一个工程师,或者是比较适合参与一个已经成为创业成功的团队里面承担一定的工作,因为你的条理、你的理性,以及你的温文尔雅,创业者都是疯疯癫癫的多一点。如果你真的要创业,我建议你mba毕业以后最好先找一份工作,到中国来干5年,5年以后还想创业,你再创业,5年以后一般会消灭掉很多创业的想法。你这个项目什么时候需要熊总、吴总和我们投资的时候,你已经找的1千个客户每人付你300美金的时候,我们再好好谈一谈好不好?”

    被人当面否定是很尴尬的,但马云这样说是有根有据的。在参赛的36强及108强的选手中,陈跃武几乎可以说是项目准备最不充分的一个。他的团队在当年5月才成立,6月初才开始找项目,6月10日前后面试通过入108强,6月18日到北京参赛。36强的其他选手都有很强的项目,很多人有运营数年的公司,百万、千万的营收,项目上的劣势不言而喻。虽然陈跃武拥有满腔热情,想在网上为高端的中国和美国的商业领导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但这么短时间成立的团队,能否经受住创业艰辛风雨的洗礼呢?

    马云一直认为,短暂的**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才是值钱的,而**不能受到伤害。1988年,马云在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被分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英语老师,同时兼任学院外办主任,这段做老师的经历也教会了马云很多事情。马云后来回忆说:“在学校教书的5年,给我带来的好处就是知道了什么是浮躁,什么是不浮躁,知道了怎么做好点点滴滴,创业一定不能浮躁。”

    马云的阿里巴巴的创立是从十几个有**、有理想的年轻人开始的,他们怀抱着一个创建一家伟大的公司的梦想聚集到了一起。年轻的团队容易产生**,但是更容易因为挫折而失去**,尤其是一件从未有人做过的事,面临的难度将会更大,将会有很多从未想到过的、出乎意料的困难,而显然,如果没有持久的**,在这些困难面前,退却是很容易的事。

    永远保持最初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