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戒烟”的“借烟理论”。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借烟理论”,它在我们的企业管理当中可以派上大用场。
我们的管理者在管理当中往往容易犯“走极端”的错误,致使管理工作中动辄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从而造成我们的很多管理手段总是难逃“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周而复始”、“原地打转儿”的怪圈。
所以,凡事留有余地,存有念想,就是说,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才可以做到“可持续”。而只有“可持续”的东西才能最终“修成正果”。反之,任何“不可持续”的东西,总是“原地打转儿”的东西,都会为企业带来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巨大浪费,尤为关键的是,会对企业文化中至为宝贵的“”产生极大的伤害。
但是,如何做到“张弛有致”呢?
我们的很多管理者在实际操作当中,尽管主观愿望是想“收放自如”来着,但真做起来则往往会“过犹不及”,还是摆脱不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要不就是绷得太紧,要不就是放得太松。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的管理者将“张弛之道”渗透到“每一天”当中去,就可以轻松地搞定它。原因也很简单,借用上述“借烟理论”来解释的话,就是说我们的管理者往往试图使用一种笨方法,即“彻底”搞定一切,“一刀切到底”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这就往往容易导致管理者自己和员工由于“坚持”的门槛太高而承受了过大“负荷”的现象。尽管我们的管理者也许会利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自欺欺人地将这种“高负荷”视为自己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的“高素养”。但毕竟自己也是个普通人,持续承受如此高的负荷实在是力不从心,终于有一天扛不住的时候,一切都会坍塌殆尽。所以,既然如此,就别总是过于“和自己叫板”,要学会在“日常”当中“随时地”调整负荷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于为难自己与员工,反而能够做到“长长久久”,能够做到“可持续”。
但是,“调整”也有“调整”的方法与分寸,不能乱来。决不能“猛地紧一阵儿,再猛地松一阵儿”,这样做除了依旧会带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外,还会在员工中间产生一种“狼来了”的心理暗示效应。员工会逐渐适应并麻木—没关系,肯定又是哪个领导脑袋发热了,放心,这次准又是三分钟热乎劲儿,哥儿几个扛几天也就过去了—白白地令一些好东西流于了形式,不能够真正地深入民心。因此,“调整”的分寸感一定要尽量小心谨慎地把握好。如有可能,应尽量采取“暗调”的方式,即“表面上维护,私下里调整”。比如说,你可以“嘴上”严厉,不留情面,但在实际操作中适当地睁一眼闭一眼就行(但是,为了防止“狼来了”效应的产生,你偶尔也要拿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手腕来震慑一下某些员工“想入非非”的心理)。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偏废哪一边都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