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12章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金融新世界)(14)
    第12章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金融新世界)(14)

    1月8日,imf公开谴责印尼,点名批评苏哈图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用于国民教育。3月之前,印尼本应拿到第二笔imf贷款,鉴于此,imf提出除非印尼能严格保证财务纪律,否则将停止援助。美国总统克林顿当晚亲自致电苏哈托,敦促其遵守诺言,进行彻底的金融改革。

    1月9日,印尼全国爆发日用品抢购潮。

    迫于压力,1月15日,苏哈托发表电视讲话,对imf再次做出承诺:将经济增长率调低至0,通胀预期调高至20%,保证财政预算能维持1美元兑换5000印尼盾。

    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面对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音、面对美国和imf的指责、面对巨大的贫富悬殊和几乎无处不在的官员,苏哈托于当年5月黯然下台,结束了23年的统治生涯。

    2007年,印尼政府对苏哈托提起诉讼,有时正义确实可能会迟到,但时光洗尽铅华,功过是非史笔自有公论。

    无论如何追究苏哈托责任,意义都已经不大了,印尼举国为苏哈托的掠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8年一季度印尼经济增长率为-8.5%,建筑业萎缩了27.2%,制造业萎缩了18.6%,金融业萎缩11.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危机前的1086美元下降至436美元。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都在为东南亚经济奇迹喝彩。1997年后,辉煌不再,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很多人将其归咎于索罗斯等国际游资,认为这是西方势力针对亚洲的经济阴谋,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甚至希望能对索罗斯提起法律诉讼。

    英国汇率体系也败在索罗斯手下,但从来没见任何英国首相妄想凭借政治势力跑到美国去咬人!

    痛定思痛,审视东南亚经济自身,这并非一种完美无缺的发展模式,或者在起点就注定了败局,不过是索罗斯的手法使其败亡更加醒目罢了。东南亚模式的死穴在于政府不恰当干预经济,并由此成为经济中最强势的集团,而政府集团中往往有人借此牟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