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思维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七、摒弃轻薄浮躁的文化氛围(2)
    七、摒弃轻薄浮躁的文化氛围(2)

    大街上到处都张贴着彩信铃声、变性整容等广告;电视上千篇一律的广告,而且广告的时间比廊其他节目的时间比例还多;网络上裸的诱惑宣传广告。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真正的净土了,身边的一切都变得商业,到处充满了铜臭味。我们身边的文化氛围就是被这些所谓的艺术给亵渎了。什么时候文化脱离了商业化,什么时候文化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否则文化就是在走退路。

    营造好的文化氛围刻不容缓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不应该忘记。时下的年轻人,动不动就从嘴里蹦出一个不中不洋的词。成语滥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他令堂”“你家兄”之类的汉语使用严重不当的情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然也会出现一些新词,比如“另类”,这个词出现也不过十来年。有人说某些词是顺应“民意”,如果民众都产生了歧义,就顺着它去。难道错误的也要随着去吗?虽然中国的古文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社会,可是中国的本土文化还是遥留的,不能一味地跟风,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汉语使用错误是最低级的错误,不要把“民意”“潮流”作为出错的借口。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呈现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可是国人也在这样的社会中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而这种心态在文化娱乐界最为明显。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人都妄想着能够一夜成名,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选秀、选美节目。有人说是发掘人才,可其中不乏不一样的声音,“低俗”、“恶搞”这类词给选秀节目冠上了骂名。但是这样的骂声并没有浇灭这种火势,反而是助长了它的态势,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好不热闹啊!

    最近几年,王小波成了许多年轻人膜拜的对象,他们甚至号称自己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王小波的作品成了很多人收藏的对象。在网上,也出现了名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论坛,数以千计的文学发烧友都是受到王小波的影响而对文学产生兴趣的人。他们会在论坛上发表文章、交流心得,提倡用王小波的自由精神进行写作。王小波的自由精神写作符合网络写作的习惯,这种方式让写手的表达过于随意,因此在文学性上就会大打折扣。

    钱钟书无论作为一个学者还是文人都还算是不错的,但是称他为文学界的“泰斗”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在那种轻薄浮躁的文化氛围里,钱钟书这样的人是很容易领袖学林的。那个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一举一动都是仔细钻研的,在这个时候,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位国人,说着流利的英文、法文、德文,大家能不傻眼吗?能不佩服吗?这也就是钱钟书有如此大名的原因之一。但中国不是西方的徒弟,不要总是按照西方的要求去改造。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