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归渊:沉淀传承企业家精神(9)
作为来自企业界的惟一代表,刘永好于1993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开始和全国的企业家成为了朋友。当年11月,他赴港参加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作为大陆首次派往这个国际盛会的代表,刘永好又开始和来自全球的企业家们交起了朋友。
身份的变化,使刘永好的人生舞台一下子扩大了不知多少倍。这对于一向擅长外交的刘永好来说,真是如鱼得水。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他的身边便汇集了大量的人脉资源,而这个条件却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够幸运地遇到的,刘永好深知这一点。
“作为工商联副主席和政协委员,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和专家,通过沟通和交流,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这就像是爬山,过一段时间爬上一座更高的山,就能够看得更远一些。现在我已经不是工商联的副主席了,因为按照规定,我只能担任两届。不过,我现在还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负责人,仍然有很多机会和国家经济界的专家人士讨论求教。对于国家宏观经济的状况研究多了,想问题才能更加深刻。”
“事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是在企业界、学界还是政界,与其说刘永好交了很多朋友,不如说刘永好认识了许多老师。一向谦虚谨慎的他将众多智囊纳入他的“知识库”,随时需要,信手拈来。所以,不是一个刘永好在治理企业,而是中国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专家在帮助他治理企业。
“我是一个不停学习,不停修正的人。”刘永好对此说道。在经历了向其他领域扩张之后,刘永好重新将精力投放到农业,他希望将自己的新希望集团做成中国的“泰森”,这家来自美国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营业收入就已达到264亿美元。
而刘永好的目标是,10年之内把新希望集团打造成一个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的农牧业帝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按照国际惯例去做,从治理结构、产权关系,再到法律体系,都要做规划并做到规范。“最重要的是,不仅要相信你所从事的生意,而且还要为他做长远规划。”
刘永好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那就是随身带有一个大本子和一支笔,遇到什么值得学习的东西就马上记下来。为此,刘永好每年能用掉十几个大本子,随时随地的补充自己的知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