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14)(2/2)
1994年4月,刘永好出席全国工商联七届二次常委会。当时,国家刚刚制定了一个“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在20世纪末最后7年内基本解决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中央统战部五局局长胡德平的建议下,刘永好会同其他9位全国工商联常委、私营企业家联手提出《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
他们宣言:“作为私营企业家,我们是想赚钱,但也想对社会做回报、做贡献,这样的行为是光彩的,得人心的,受欢迎的。”这项倡议得到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领导的支持和非公有经济人士的热烈响应。
刘永好和其他私营企业主之所以对光彩事业这么踊跃,还和10年之前的一件事有关:1983年8月30日,胡耀邦、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会接见了300多名全国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先进代表。在此次座谈会上,胡耀邦即兴发表了《怎样划分光彩与不光彩》的长篇讲话。
胡耀邦说:从事个体劳动同样是光彩的,一切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劳动都是光荣豪迈的事业;凡是辛勤劳动,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彩的。胡耀邦鼓励个体、私营老板们干光彩的事,做光彩的人。
正是因为有了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在当时遭遇非难的非公有制经济才能继续存在和发展。10年之后,已经茁壮成长起来的私营企业主们,没有忘记当初胡耀邦总书记的鼎力支持,大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决定为国家的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光彩事业推动委员会成立后,王兆国任主任,刘永好任执行主任。他们提出来的目标是:到20世纪末,培训7000人,办700个项目,开发70个资源。但事实上,后来大大超过了原先的这一设想。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