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993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章 发财了(2/2)

    林河问道:“你们确信摩托车能搞好?”

    朱平问道:“难道搞不好?”

    林河笑道:“造摩托没那么简单,技术工艺要求非常高,不是去看一下人家怎么搞就可以搞好的,不然嘉陵为什么要和鬼子合作,买零件组装是没有出路的。”

    朱平问道:“你也懂这些?”

    林河点头:“多少懂一点。”

    朱平就没再问,已经习惯了这个挂名徒弟的博学,道:“先不说这个了,龙渠乡有个厂子收了台淘汰掉的镗床,听说程序有问题,找了好几个人没修好,要不要去看看?”

    林河精神一振:“程序的问题?”

    朱平点头:“说是系统有问题,我也搞不清楚。”

    小菜一碟……

    林河问道:“给多少钱?”

    朱平说道:“听说老板给开价三千块。”

    “去去去……”

    林河眼冒绿光,给的太多了。

    下午下班。

    晚饭也不吃了,回宿舍洗了把脸,换上衣服出门。

    龙渠乡有点远,那是真正的乡下,离城区有十几公里。

    放到二十年后,开车也就十来分钟的事情。

    可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腿的年代实在有点远,不早点出发来不及。

    等了没几分钟,朱平奇着二八大杠过来了。

    车把上还挂着一个口袋,里面装着几个白馒头。

    出了厂子,朱平取下口袋给林河,让他先吃个镘头垫一下肚子。

    十几公里路呢,到了还要修设备,也不知道要耽搁多久,万一花的时间太长,吃不上饭是大概率事件,只能路上吃个馒头垫一下。

    林河也不扭捏,一手拎着口袋一手拿个馒头吃。

    朱平把自行车蹬的飞快,目测时速能有20公里。

    九十年代初的天河市破破烂烂,空气中充斥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天空也灰蒙蒙的,一年四季很少看到太阳,几百家工厂扎堆在这,空气要能好才怪。

    交通工具五花八门,最多的是人力车。

    也有脚蹬的三轮车,都是比较实惠的,坐一次才一块钱。

    摩托车载人的也有,但数量少,都是些老车,而且还贵。

    最高档的是黄包车,没见过的搜索天津大发,这年代出租车中的奔驰宝马。

    桑塔纳也有了,但那玩意现在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没人会拿来跑出租车。

    或许大城市有,但天河看不到。

    “咦!”

    林河忽然看到了一辆黑色皇冠,比几十年后在街头看到劳斯莱斯还要稀罕。

    天河有钱人不少啊!

    不知道里面坐的领导还是土豪……

    林河忽然感慨:“师傅,咱应该打出租过去的。”

    朱平头也不回地道:“花那个冤枉钱干啥,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就到了。”

    林河说道:“挣钱就得改善生活,不然辛辛苦苦挣钱干嘛,这么远的路,骑自行车也太累了,坐个摩托车过去,加上等的时间来回二十块钱够了。”

    朱平就批评他:“你说的到轻松,二十块钱呢,三口之家半个月的生活费了!”

    “咱挣的多啊!”

    “挣的多也不能大手大脚。”

    “钱我出,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那也不能大手大脚!”

    两人争论一阵,谁也说服不了谁。

    林河主动退让,充分认识到一个事实,让这些老同志改变观念难度实在太大,明明有更加省时省力的选择,非要把自己累着,性价比实在太低了。

    很快到了郊外,路旁绿油油全是农田。

    两人换了一下,林河在前面蹬车,朱平坐后面啃馒头。

    今年二十一岁,天天要干体力活,身体倍儿棒,把二八大杠蹬的飞快,即使货架上载了个人也不觉的有多费劲,一口气蹬了好几公里才微微见汗。

    然后又换朱平,来回换了两次后,终于赶在天黑前到了目标的。

    乡下的私人小厂子,就一栋破旧厂房,看着很是寒酸。

    老板三十多岁,瘦黑瘦黑的,一看就十分精明。

    朱平说了来意,老板一脸不信任。

    “你会修机床?”

    老板上下打量林河,莫名就想起一句老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林河不动声色:“除非要换件,不然应该没有我修不了的。”

    老板心里那个卧槽,这牛皮吹的真特么欠揍啊!

    不过来都来了,是骡子是马牵出去溜一下就知道了。

    脸上不露声色,掏出烟发了一圈,带两人去看机器。

    朱平心里没底,但脸上很镇定。

    三千块钱的劳务费,不试一下得后悔死。

    厂房里有些乱,一半是加工区域,一边则堆放着物料。

    加工区域有七八台机床,有铣床车床,也有镗床钻床。

    角落里放着台数控镗床,锈迹斑斑的,看上去有些年头了,目测应该是七十年代的牧野机子,一个三十多岁的眼镜男趴在电脑前,正皱着眉头在触控电脑上按来按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