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种田重振侯门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十八章 柔妃的信(2/2)

    偶然在宫外听到以往有些熟悉的名字,柔妃不仅有些微的怔愣,然后才定了下神色开口说道:

    “淑太妃与皇后娘娘交好,昔日皇后娘娘还是皇子妃,当时淑妃娘娘诞下温国公,实在是很受宠爱的,当时听说两人性子便很相投,淑太妃在宫中也昌为其美言,皇后娘娘记得她的情分。

    后来等着皇后娘娘入宫后,也颇为关照淑太妃,两人的关系更好了些。

    我自从入宫之后,等到受宠升了位分之后,也是常去皇后娘娘宫中,与淑太妃自然也见过几面,知道两人确实是交好。

    淑太妃是个性子很好的,而温国公虽说是太子的小叔叔,可是他毕竟年纪还小,太子对他也颇为照顾,温国公是个温厚的性子。

    只是当时他们并不受先帝的看重,还是皇后娘娘特意为温国公求了先生启蒙,后来温国公封地迟迟未定,还是皇后娘娘特意为了其求了封地,只等着温国公册封之后便可前去就蕃。”

    说到这儿的时候,柔妃微微凝眉想了想,然后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要是我记得不错的话,当初择定地封地离着京中很远,似乎与钟将军所在之地毗邻,那时候皇后娘娘还说此地离京中甚远,可以远离一些人的窥探,温国公和淑太妃能自在些。

    淑太妃还特地派了些熟悉的宫人们先行去布置,其中皇后娘娘还指派了宫中的副总管韩津,我也从宫中拨了两个擅烹饪的二等宫女过去。”

    听了柔妃的话,李太傅和齐老爷两两对视,然后相对点了点头。

    按照柔妃话中的意思,淑太妃与皇后的关系是颇为亲近的,而此时景王的封地当中还有熟识的人。

    既然这般的话,便先去景王那边吧,若是柔妃所说不假的话,呆在景王处也可以,毕竟景王也是皇子,比起自立为王的吴王和钟将军要名正言顺一些。

    “你还不知道吧,温国公和淑太妃已然到了之前安排好的封地,而且温国公还自立为景王。”

    暂时确定了对方心中的想法之后,齐老爷忙对着一旁的柔妃解惑道,而柔妃也从刚刚的疑惑转为了高兴。

    “太好了,淑太妃也算是心愿得偿了,昔日她在宫中之时,便时常念着就蕃的事情,知道她的心意。”

    说罢柔妃有些不好意思的望了齐老爷和李太傅一眼,然后纠结了片刻,又说道:

    “而且之前我是有些担心的,当初淑太妃和温国公并不在宫中,而是去了行宫当中。

    说来那些日子,我虽然有柔妃的封号,可是陛下有了新宠,虽然待我还有些恩宠,只是到底还是宫中姐妹相伴的更多些,我和淑太妃两人都喜欢刺绣,平常关系也不错。

    若是你们想要试一试景王和淑太妃的心意的话,便由我寄一封信过去,我心中也有些想念淑太妃,你们觉得如何呢?”

    齐老爷和李太傅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他们和淑太妃与温国公并没有什么交集之类的,柔妃这么说便可让她试一试。

    若是关系确实很好,那自然是最好,他们可前去投奔景王,若不然他们便先往郑家所在之地暂且停留,然后再做打算也可

    景王府当中……

    一锦袍女子坐在椅子上,只见她穿着颇为素净,梳着一个十字髻,只以几枚素银簪子来固定,簪子的顶部则镶嵌着绿松石点缀,虽然简单却不失贵气。

    那锦袍女子似乎在低头抄录着什么,而此时一嬷嬷快步走了进来,面上还带了几分激动。

    锦袍女子听到声音后微微皱了皱眉毛,只听其声音如玉珠落盘,听起来颇为悦耳,她一边放下手中的笔,一边柔声地询问道:“嬷嬷怎么这么激动?”

    只见那嬷嬷一边将手中的信递上来,一边对着那锦袍女子急切地言道:“娘娘你且细看这信上的花样。”

    那锦袍女子定睛一看,只见竟是芍药花,她冷静的神色也不禁有些许的失态。

    “是谁送来的?还不速速请她进来,我有事情要问她。”

    那嬷嬷闻言却是摇了摇头说道:“是奴婢出府去采买,有一个陌生的小厮突然撞到了奴婢,奴婢摸到手中的信不敢多停留,后来奴婢看着信封上芍药花很是眼熟,所以赶来给娘娘看。”

    “确实是很眼熟,或许是柔妃她也来到了这附近,所以特意写了一封信让你来转交。”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