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387章:恰同学少年(三)(2/2)
    “好啊!我也早就想坐火车了。”王森顿时来了兴致。

    陈俊友也点头说:“正好可以去盐港看看,据说那边比莫城还热闹!”

    李剑却是想到了哥哥的嘱咐,他提议道:“我哥让我去考察一下,说是能帮助我更好的做出决定,咱们不妨就趁着假期,好生去莫城和盐港转一转,实地看看,或许咱们就知道毕业后该做什么了!”

    “好主意!”三人都觉得很有道理,当下就约定,这几日去莫城和盐港转转。

    ……

    少年的欢忧总是容易消散,回到家中时,李剑又是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

    兄长李勇正在院中做着些清理,还买回来一些树苗,似要把自家的庭院,收拾的整整洁洁。

    李剑拿着把铲子,也帮起了忙。

    李勇扎着袖子,显得格外的平静。今日去拜访张大姐,看到她现在生活富足、男人也是个老实本分的,他心里一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释怀之余,也发觉当初自己有些少年心性。

    张大姐也同样热情的接待了他,把她当成了亲弟弟一般。

    “哥,我明天去莫城!”李剑提了句。

    “好啊!我也明天去莫城。”

    “你去莫城做甚?”

    “相亲!别忘了,我可是军官,莫城有个军官相亲工作处,听说还可以挑挑。”李勇笑道。

    李剑一怔,而后一喜:“这么说,你这回是铁定了要成家?”

    李勇笑着叹息说:“爹娘都死了快十年了,我再不成家,就是不孝了!”

    李剑脸上也是一暗:“好,你成家了就好!”

    “那你呢?听说不少中学生,都结婚了吧?”

    李剑脸红了一下,中学生结婚在东秦很常见,但是男学生结婚了大多都会继续上学,女学生却大多选择辍学,毕竟一怀孕,也就没法继续安心上课了。

    偏偏这种现象,国府还不好出台法令去严格监管,因为这与人口政策相冲突,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李剑摆手道:“没确定将来干什么之前,我不想结婚,等毕业再说吧!”

    “也就半年了,还是得早点考虑!”李勇一边铲地,一边怂恿道:“有中意的姑娘,就告诉哥,哥穿着军装去替你提亲!”

    李剑忍不住笑了出来:“哥,你还是别操心了!”

    ……

    两兄弟说说笑笑,临到吃晚饭时。

    杨贵夫妻俩却是跑来拜访,手里还提着几样礼品。

    李勇同这家人原先不熟,此刻人家夫妻上门,倒也高高兴兴的欢迎。

    杨贵也有些拘谨,在明国时,他对军官们有些畏惧,他笑呵呵的说:“李勇同志,你为国作战,凯旋归来,我们乡里乡亲,特送点礼来,聊表心意,还请你不要嫌弃。”

    “那里的话,我们打仗,也是职责所在嘛!”李勇笑着请二人坐下。

    杨贵陪笑道:“虽说如此,可我们都明白,没有你们这些当兵的南征北战,也就没有我们大伙的安稳日子。”

    李勇颇为受用,嘴上却说:“都是为民服务嘛,我们当兵的打仗,就像是农户种田一样,都是为国家做贡献!”

    “果然,当过军官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李勇一抹得意就挂在了嘴边,很快又被压了下去,他摆手说:“就当个连长而已,这还是赶上了扩军!”

    杨贵又奉承了几句,直到气氛活络了,才示意了一下杨奈末。

    杨奈末立马满脸期许的问:“李大哥,你这次打仗,可曾到过琉球,可曾见过倭人劳工?”

    李勇愣了一下,不明白为何有此问,倭人代畜军他是知道的,不过自打战马宽裕后,这群人就被送去砍甘蔗了。

    杨贵解释说:“我婆娘是倭国的,说是岛津氏治下的,他们都是被抓住,卖给咱们东秦的。她与父亲、母亲失散,本以为其余亲人可能不在了,可这几年陆陆续续得到一些消息,说是倭国来的劳工,眼下大多在秦南那边砍甘蔗。

    我们托人去打听过,发现那些人,大多是后边卖过来的,而奈末他们那一批,属于最早的那一批,现在大多都在琉球。所以就想问您一下。”

    李勇心想,劳工的死亡率可不低,她老爹怕是没这个运气,能捱这么多年。

    他也不想让人太失望,便含糊的说:“在琉球,确实有倭人劳工,不过没有太多,也就只有百余人,干些掏粪通污渠的工作。至于其他那里去了,我也不知道了。”

    听到这个消息,杨奈末差点就掉下泪来,她深深一鞠躬道:“多谢李大哥!今后若是再去琉球,还望李大哥,多多替我注意一二,我父亲叫和田次川,倭话念……”

    李勇记了一下,点头说:“好,下次若是在琉球有任何,一定帮你问问!”

    “太感激您了!”夫妻二人齐齐告礼。

    等他们走后,李勇拆开礼包,才发现里头有二两银子。

    他忙让李剑给人家送回去。

    …………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