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363章:据理力争(2/2)

    “呵,我东秦携胜利之师,愿意议和已是恩赐……”

    “那还谈个甚……”

    谈判很快就成为了骂街,各种狡辩争论轮番上演。

    记录的文书都有些无从下手,被各种古怪言论给弄得摸不着头脑。

    等到争吵一阵后,和谈直接宣布暂停。

    ……

    过了约一个时辰后,和谈重启。

    刘大夏提出了对等的方桉,即大明的船,也能进东秦的内河。

    阿信一口回绝,表示若是再存此想法,那么和谈立停,大明宁波驻军,即刻发兵绍兴。

    如此强硬之语,令的大明使团颇为无奈,只得提出了第二个方桉,即东秦承诺,只派遣商船进入内河。

    这一条同样被驳回,阿信表示除非长江沿岸也开放一个口岸,否则的话断然不行。

    刘大夏无奈,只得暂且搁置此条,商议之后再说。

    而后又谈了开港的数量,谢迁一口气就砍掉了四个,表示只能开放泉州港。

    阿信气的拍桌子大骂,直接表示不谈了,大明一丁点儿诚意都没有。

    无奈,大明使团只得换个方桉,表示天津不便开放,请求东秦换一个地。

    阿信直接拒绝,但却表示天津海关,可以由大明自己全权管理。

    刘大夏觉得可行,便通过了这一条。

    就这样,谈判艰难的谈完了第一天。

    ……

    十天后,和谈只剩下内河航运权、宗藩互认以及招工三条存在重大分歧。

    东秦寸步不让,大明则期望东秦,可以以其他条款,来换掉这些条款。

    实在是内河航运权太重要,眼下能多磨一会,自然不想轻易松口。

    失去耐心的阿信,开始让镇江守军禁止通航。

    大明使团依旧是不松口,每天谈每天磨,做着无意义的挣扎。

    华夏四年5月6日,京师急令快马加鞭的赶到宁波。

    一直同京师有联络的大明使团,在这日纷纷没有吃饭。

    第二日,大明使团主动提议,和谈所有条约均告通过。

    刘大夏以最快的速度签订和约,东秦称《宁波条约》。

    这份条约涉及了通商、关税、文化宣传、招工、外交关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关键的点有:其一、大明五口通商,与此同时共建海关,关税也只能由东秦议定。

    其二、领事馆和治外法权,大明失去治外法权,华夏国民可以自由出入明国居住、经商、游学等。

    其三、允许在大明办报纸和戏剧院等文化机构,发行的内容,大明无审查权。

    其四、内河航运权,规定华夏国商船,可以自由出入大明内河,进行商业活动。

    其五、招工、办厂之自由,这一条规定,任何华夏国民,均有自由在大明招募工人、建设工厂。

    其六、宗藩互认,大明在藩属国所有的诸权益,华夏国一律对等享有!

    …………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