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231章:使节团(2/2)

    两人默默记下了这个发现,不多时就走到了一间布庄。

    令他们哭笑不得的是,店里就有东秦出产的夏布,询问了一下价格后,发现这家店铺,至少赚了百分之五十的溢价。

    二人摇着头出了门,又看到了一家卖铁器的,结果也是一样,农具和铁锅,都有一半是东秦制造。

    阿信感慨道:“若是船只足够,怕是琉球的生活日常,都得同咱们相关!”

    两人越走访,越是能看出唐人和原住民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就体现在消费上。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边能开上商铺的,一般都是有些权力的,这些商铺更像是批发和倒卖性质。

    除了米店以外,这些商铺面向的都是其他地方的商人。

    琉球这块不算大的地方,自然早已经被迁徙而来的唐人,占据完了方方面面。

    很快,三人来到了一家黑糖店,这家店里正有几个大明商贾,正在里头攀谈。

    阿信勉强能听懂三分,他们似乎是在讨论,今年黑糖榨季的情况。

    通过这些话,阿信听出了黑糖这门生意,关乎着福建、日本两地的商人。

    等他们扯完后,他才上前道:“请问黑糖是个什么价格?”

    “二两七钱一石!”商铺掌柜笑道:“贵客说的像大明官话,可却不像唐人,难道贵国也是大明的藩属?”

    阿信摇头道:“我是东秦人,算是……算是华夏一员吧!”

    掌柜嘴角露出了轻蔑,心想那里来的蛮夷,短衣短发也就算了,居然还敢自称华夏一员。

    “掌柜,这琉球的黑糖,一直卖的不错吧?”阿信突然问。

    “嗯嗯,糖这东西,卖到那里都吃香!”

    “不过做这门生意的人也多吧?”

    “不错,单单是这边,就有十几家卖糖的!”

    “琉球能产这么多糖?”阿信好奇道。

    掌柜谈兴不错,他解释道:“琉球这地方,种水稻不行,种甘蔗却不赖,且土民愚笨,种田太难,种甘蔗却只要卖下力气。”

    阿信沉默了一下,笑问道:“那掌柜,你这一年能供多少糖?”

    “怎么?你想买多少?”掌柜玩味道。

    阿信笑了笑,掏出十两银子就塞给了掌柜:“我家老爷,让我打听打听,若是……若是您这边的糖,能紧着卖给我们,价格好商量!”

    掌柜把玩了一下银子说:“我这卖出去的,一年能有几万石,福建人买的居多!”

    阿信估算了一下,点了点头道:“我要是要一千石,你现在有货没?”

    “有!”掌柜惊奇道:“你真的要一千石?”

    阿信说道:“可以先付定金!”

    说着,阿信让张三风拿出二百两银子。

    掌柜嘴角动了动,脸色一变道:“这……这,贵客放心,给我匀几天时间,一定给你弄来!”

    阿信笑了笑说:“那掌柜的,能够同我说说看,这个琉球做糖,是个怎样的情况?没别的意思,我家老爷就是想多了解了解!”

    有钱能使鬼推磨,掌柜泡了一杯茶,一五一十的同阿信说了琉球生产黑糖的过程。

    谁能想到,好好的间谍不去刺探军情,反倒是了解民生和产业的方方面面。

    阿信和张三风竖着耳朵听着,大概弄明白了这个黑糖生产的三个关键步骤。

    首先就是种甘蔗,一般是唐人请土民去种去收。

    收获的甘蔗一律要交到榨坊,种植甘蔗的农户,是无法得到卖糖的钱,他们只能拿到卖甘蔗的钱。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榨坊到出售,这个过程同样是让琉球岛上的唐人包圆了。

    走访完毕后,阿信将今天的见闻,一五一十的记在了备忘录里。

    而张三风就坐在一旁,将那霸港区的情况,一五一十的绘制到图上去。

    每个区域、每条街,都用数字标注,包括那个地方有较高的建筑,都一一写明。

    …………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