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海狗他们几个打鱼的,就开始在颜安河里教阿信,以及十几个少年操帆,他们用的是一块修补好的硬帆。
在竹筏上,这块硬帆随着风不断飘扬,李海狗就通过演示和肢体语言,告诉这些人该怎么迎风。
传统硬帆也是可以逆风调戗,就是利用不断改变船头方向的做法,使得船只可以在逆风中走之字。
虽说不像三角帆这般高效,但是在顺风的时候,硬帆还是可以更好的利用风力。
所以到了十六世纪中期,西方的船只都开始采用横帆和三角帆混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风力,更适应于远洋航行。
而颜政之所以让他们先在河里练,除了让这些旱鸭子先有风向这个概念外,也是想要让他们探索一下三角帆。
一想到台湾海峡的黑水沟,颜政就觉得必须让他们学会三角帆技术,否则每次横渡都需要借道澎湖才能减少风险。
其次就是以后船要大起来,船不大的话,很可能造成“六死一留三回头”的惨剧。
且在知道福建此时的走私盛况后,颜政就有了沟通福建的心思,他觉得只要有利可图,福建的海商们未必不会跑来东蕃。
单靠自己走出去,定然是不行的,必须两只脚走路,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引进来。
反正有了石墨以后,颜政自然而然就有了更大的底气,来进行更加开放的对外交流。
虽说坩埚炼钢法产量有限制,可谁也不能否认,这玩意带来了机械业的春天!
历史上这方法于1742年,由英国人洪兹曼发明。即便是后来瓦特能改良蒸汽机,也得益于这项技术的大规模运用。
…………
莫城炼铁厂,炼铁炉和炒铁炉已经增加到了三座,由于大量优质苦力投入挖矿事业,所以铁料的产量最近高了不少。
专职打铁的族人也已经达到了三十四人,铁木针更是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熟练工了!
他上个月就打出了部落第一口铁锅,这口铁锅虽然不大,但却意义非凡,因为颜政终于可以吃上铁锅爆炒的菜了!
只是面对颜政,他脸上完全没有往日那股子骄傲劲,他毕恭毕敬的站着,看着颜政在鼓捣着新的东西。
这次颜政同样带着十几个最聪明的学生,开始了这次炼钢实践。
而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些石墨,他特意亲自上手。石墨坩埚的配方,也是有要求的,有时候只要铁的产地不同,那么练出来的钢,就有可能属性不一样。
颜政按照自己的猜测,仔细考虑后,直接上了一种高碳钢的配方,这个配方中石墨占50%~55%、粘土占30%~40%、骨料占5%~15%。
完成配方选定后,就是开始制造一个模具,这个直接由木工厂的族人负责制作。颜政考虑到保温条件和现有钳子的大小,特意只选了一个能一次炼铁十公斤左右的尺寸。
颜政先加水,将石墨、粘土和骨料一点一点的混合,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均匀,他让两个力气大的族人,不断的搅拌。
一边指挥,他一边对观摩的学生说:“你们看到了吧?石墨、粘土、骨料,这几样东西,咱们都是好生控制了量,你们记录好,这次每样是多少斤!你们要有这个意识,那就是数字在实践中和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学生都点头表示理解,在一个提前做好的表格中,找到相应的东西,笨拙的填写好。
有搞不懂的,还会亲自过问一下颜政,每次都能得到很耐心的解答。
颜政还会不厌其烦的提醒他们,那里漏掉了。
等泥料混合好后,便是先将外层模具的底部用泥料铺好,再放入内层模具。
然后只要将两层模具间的空隙填满压实,就如同制造大陶缸的陶坯一样。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用慢火将坩埚坯烘干,还要送到窑里面烧制一遍。烧纸好的坩埚,还需要在表面刷上一层氧化铁的釉彩,就是铁菌落的那种黏泥。
颜政一口气就造出了五个坩埚,差不多用去了四百斤石墨,剩余的他打算用来慢慢测试,不敢一次就全梭哈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