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62章: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五花八门。

    确定的方式都非常的奇葩,例如长度,可能就是某个君主用手指比划一码的距离,然后依照这个长度来制定。

    商鞅变法中,有个很核心的律令就是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废除原先秦国境内的所有度量衡,由官方统一重新制定,并且发放标准的参照样本给各地。

    这也是为什么,老秦可以搞最早的标准化生产,秦国的箭簇、弓弩不论在那里生产,都能做到零件互换。

    所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也不是说突然就有了这个想法,而是随着秦国一统六国,秦法就传播到了六国,而后也就废除了六国原先的度量衡,采用统一的度量衡。

    而在千百年后的历史中,为了方便商贸和收税,度量衡历朝历代都会有更改,渐渐也成为正统朝代的象征,只不过都不是十进制。

    颜政要统一度量衡,自然也是为了以后能把管理体系铺的更远。

    只是以现有的条件,无法让他确定标准长度单位、体积单位和重量单位。

    最开始一米的长度,是按照一个长度为912cm的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正好是2秒来确定。

    可颜政既无法做到计量时间,也没有一把尺子来告诉他1cm多长。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学习春秋时期的那些君主们,用自己身上的某个长度来作为标准。

    他想了想,小老弟太长不适合,用手指比划一码的话,那就太随意了。

    最后还是决定用身高来作为参考,他身体穿越后回到了十二岁,他记得十二岁的时候,他大概就是150左右。

    所以他直接按照150这个整数来划定,他相信有一百多厘米来平摊误差的话,那么同现代标准长度的误差,可以降低了一个很低的水平。

    他首先让族人弄来一根麻绳,拉直量好身高后就得到一条150的绳子。

    再通过勾股定理,确定一个一个六十度的角。

    用这个角,最终可以将绳子等长三份,如此就确定了一米的长度。

    有了长度单位,就能确定容积,而确定容积后,又能用一升水等于一千克来确定重量。

    如此折腾十天后,颜政得到了第一批度量衡工具。

    一米尺子,外加一把十厘米的尺子和五十厘米的尺子。

    半升斗,一升斗,十升斗。

    一斤的砝码,半斤的砝码,十斤的砝码。

    由于木匠工具已经被制造了出来,所以尺和斗都是用木制,而砝码用的是石头。

    虽然制造过程中肯定有误差,可颜政也管不了这么多。

    最标准的那一套,被摆放在了红房,以后可以时时拿出来校正。

    他还造出了十几杆天平,让这些野人轻松可以用来称重。

    至于秤这种玩意,他觉得还是过几年再弄出来比较好。

    …………

    十五日后,一千五百亩水田里,全部都种上了颜政亲自选种、育种的秧苗。

    来莫那部出使的使者,也都看到这副奇景。他们疑惑不已,不明白莫那部,为什么要把土地弄得平平整整。

    更不理解他们为何在田里放满水,还将稻子成行成列的种在里边。

    这些部落大多都会种植一些草籽,只不过都是撒把种子在地里,完全将种地当作一种额外的粮食收益。

    他们不解的同时又在想,是不是莫那部有了什么新的秘法,或许通过这么做,可以让祖灵高兴!

    麻渚这次也代表着他们斗尾社本部出使,他对于莫那部,有着更深一层的思索。

    这种思索来自于他对颜政的恐惧,他觉得莫那部能如此兴起,就是因为颜政。

    他自打上次吃亏后,对于莫那部的变化,就变得很上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