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66章 这小子,可是要学杨广!?(2/2)

    如果把他们困在皇宫这高墙之内,一辈子看不见任何的希望,生存这种生物最基本的需求会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来操纵他们。

    可一旦给了他们权力,让他们看到了外界的世界。

    如果可以,他们恨不得跟这个世界一起同归于尽。

    这就好像古代的愚民手段一样。

    笨蛋永远是最好管的。

    可一旦思维开放,思想解放,这问题大了。

    当然。

    这些事情对于朱瞻基而言都只是一些顺带的事情。

    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但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改变文武有别的区分,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后世的经验,制定出一套全新的制度。

    同时在这个打破原有框架的同时,为朝廷注入新的血液,使朱瞻基可以得到一大批全新的支持者,也就是既得利益群体。

    而这批力量,将是他接下来几十年王朝统治的基石。

    文人习武,最起码增强体能是第一步。

    为了使这个策令不至于成为空谈,监察体系就是重中之重。

    锦衣卫和东厂都不适合做这种事情,最适合做这种事情的是朝廷的御史台。

    虽然御史台这个朝廷机构在朝廷当中的作用,经过太祖和朱瞻基爷爷朱棣这一朝后,很大程度上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但朱瞻基还是想要依靠这个体制本身的力量来完成这一切。

    他不想每一次在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后,就跟自己爷爷和太爷爷学,在体制之外再搞出一个监察机构来。

    这样的手段固然效果不错。

    但问题是,朝廷的一切体制,都是互相制约的。

    每一个机构之间都有互相监督的手段。

    可是这种独立于体制之外的机构,朝廷就丧失了对它监管的功效。

    光考虑锦衣卫东厂去监管别人了,谁来监管他们?

    锦衣卫和东厂之所以在后世为世人所不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并且伴随着建立的时间长了后,他们就会越发的肆无忌惮,成为无人能管的局面。

    换句话说,就是无法无天了。

    但如果选择使用御史台的话,那也就意味着必须对御史台进行一个革新。

    如果单纯的依靠原有御史台的这些人,且不说完全不足以监察全国各地,就是其本身的这些人也跟这全国各地的官员们牵扯不清。 …

    又如何能够做到公允。

    但好在是,朱瞻基曾经在南京城外的学堂发挥了作用。

    这些人中虽然大多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些孩童。

    很多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如今也到了入仕的年纪,并且很多都已经攻读完了最起码高中的知识。

    将这样一批人放入到御史台中,一是可以保证他们在短期之内的忠诚度,纯洁度。

    二也是给这些初入仕途的人一个锻炼的机会。

    御史台这种差事,本身对你的才能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经验不多并不是问题。

    但却可以让你快速的了解这个世道。

    由他们来做第一批的临时御史,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这些人的存在,也给了朱瞻基解决御史台问题的底气。

    跑到全国各地,当着他们的面,监察官员们的体能,然后将真实的数据传到朝中。

    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到,那也就意味着朱瞻基开办的这次学堂失败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试水。

    搞了这么大动静,朱瞻基自然不可能仅仅只是让这些人去监察一下各地官员们的体能。

    但这就好像是在经商一般。

    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去开拓销路,无论日后你有多大的野心和目的,都需要先试水。

    将这个销路打通。

    哪怕不挣钱。

    但只要这个销路不断的扩宽,就为成为日后利益的来源。

    放在如今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方法就是朱瞻基对监察体系的一次试水。

    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不断的加深朝廷对各地官府的监察和管控。

    每个御史调查监察的结果,其人对这一次的结果负有终生责任。

    这对朝廷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如果真的做好了,其对朝廷的意义不亚于又一次的摊丁入亩。

    不过,就当这天下人都在因为朱瞻基这一次对官员考核任免甚至科举进行改制而议论纷纷时。

    又一道圣旨的出现,却彻底的将朱瞻基推到了风口浪尖。

    “什么?那小子要举办戏曲大赛,还要为此组建一个戏曲衙门??”

    山海关内一处农家院内。

    老头子朱棣和朱高炽,正一脸震惊的看向了面前的黄俨。

    而那黄俨在瞧见面前皇上朱棣和太子朱高炽那脸上的震惊和丝丝怒意时,也略显尴尬的点了点头,并继续说道:“不仅这些,殿下要还举办画师大赛和小说大赛,并且言明优胜者不仅可以得到朝廷对其名誉的认可,还会得到朝廷的官位封赏,成为朝廷大臣。”

    听着这黄俨的讲述,对面的朱棣顿时皱着眉头说道:“这小子到底要做什么!先是把那朝廷的官员们弄到一起蹦蹦跳跳,还打什么羽毛球太极拳。如今又举办这戏曲、画师、小说大赛。”

    “回去京城这么多天了,他是一件正事都没做!”

    “好好的科举,如今非要那些文人习武,要是文人都习武了,还要武将做什么!”

    此时的朱棣显然并不理解朱瞻基这些行为。

    对这位自己曾经非常看好的继任之君产生了非常大的质疑。

    虽然这小子之前的所有表现都很好,但谁也不能说他不会犯错。

    就是圣贤尚且会犯错,更何况是这二十出头的小子。

    就当那老头子仔细的思考朱瞻基这小子到底要做什么的同时,一旁的太子朱高炽,此时也对自家这小子的行为感到了困惑。

    按说以这小子往日做的事情,肯定不会做出这么胡闹的事情。

    可如今这样的事情却的的确确的发生了。

    他就算是朱瞻基的亲爹,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回想到往日这小子就非常喜欢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由的让人浮想联翩。

    难不成,这小子真是在解决了所有外敌后,就以为天下已经坐稳,所以开始享乐了?

    历朝历代,在登基前表现很好,但在登基之后却贪于享乐的君王并不在少数。

    那隋二世杨广,不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